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解读、思维模式和系统性变革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钦太,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张晓梅,博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州 510631

原文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2.0阶段,开启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征程。教育信息化2.0是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取得坚实成果基础上的继承和深入发展,它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为触点,强调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旨在重构全新教育生态,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教育信息化2.0要想真正实现创新与突破,必须首先在思考方向和行动逻辑上找准方向。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诸多复杂性决定了其应当运用系统性思维、不确定性思维和数据驱动思维等三大思维模式来应对新时期技术与教育从融合走向创新的实践困境。从全局视野来看,教育信息化2.0将对教育系统外部、教育系统本身、学校教育、教育理念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系统性变革,尤其体现在:更加凸显教育信息化2.0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和全局性价值潜能,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建立协同进化和良性循环的生态平衡系统,由此推动学校教育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重塑2.0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9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8)06-0012-09

       从党的十九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保障条件显著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陈子季等,2017)。新时代,经济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最全面、最深刻的需求,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最集中、最复杂,同时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可能性(王珠珠,2018),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迈入2.0阶段,开启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征程。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必将带来教育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蔡继乐,2017),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一、多维视角:审视教育信息化2.0

       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教育信息化2.0的“先导性工程”,也是首个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性文件。但是,“教育信息化2.0”这一概念还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远未“成型”(任友群,2018),其内涵与外延、行动与方向等都亟需深入探讨。笔者拟从教育变革、教育生态系统和技术革新的多维视角切入,审视宏大视野下教育信息化2.0的本质特征。

       1.教育改革视角下教育信息化2.0的本质属性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因(宋凌云等,2017)。教育信息化最初以“电化教育”的形式参与教育改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获得空前重视并得以发展,党的十九大之前称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1.0阶段(即教育信息化1.0),之后一段时期则是“教育信息化2.0”。时间维度上的明确划分是对之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作出的阶段性总结和反思,更是对今后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要求和期待。

       经过长期建设和稳步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刘延东,2016),形成了成体系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度和战略部署,建设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的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了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全面突破的工作态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雷朝滋,2018)。2.0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将继承1.0时期形成的优良成果,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不变;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不变;历史成就不变”(舒华,2018)的原则,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可以说,教育信息化2.0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在1.0时期取得的坚实成果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又一个持续性、阶段性目标。

       然而,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更多是强调内涵扩展与发展升级。从不同维度对教育信息化1.0和教育信息化2.0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技术触点、核心理念、建设重心、目标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愿景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也正好体现了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现实必要性。具体来说,1.0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以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整合为切入点,而信息化2.0阶段的技术触点则是大数据和智能信息技术,这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能。不同于1.0阶段借助大量资金投入和倡导技术应用来驱动“物的建设”,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2.0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动力源自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以及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的创新,其目标是要重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全新教育生态。教育信息化1.0按照预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而教育信息化2.0则拥有更宏大的发展愿景,致力于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发挥全球引领作用。另外,1.0时期教育信息化是作为一种外生变量推动我国教育改革,而在2.0阶段,教育信息化将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教育变革的内生要素,通过融合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来实现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2.生态系统视角下教育信息化2.0的外在表征

       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信息空间中由教育信息、人、教育信息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我调节的自组织、自适应系统(朱永海等,2008)。2.0阶段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可以用植物的生长作为一种隐喻(见图1):教育活动本身可看作生长中的大树,智能环境则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生存环境(如空气、阳光等),信息化促成的主体开放、平台开放、理念开放等大环境又为教育的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给养,由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科研机构、信息化企业等构成的群落不断定义生态系统的需求链条并形成闭合,教育大数据和小数据代表的营养输送系统最终驱动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循环和不断优化。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2.0指向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以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重视人、教育信息与信息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共生,表现为在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整体关联、在生态种群的互利共生关系中促进系统的协同演化、在多元开放的发展性格局中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等特征,是对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的“互联网+”教育生态的一次系统重构。该信息生态系统最终将打破教育在传统生态中的“基因决定定律”(吴军,2016a),促使教育迎着新一代技术浪潮实现“转基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