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川农业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桂香,女,重庆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近现代史专业硕士,主要从事民国文献整理与开发研究(重庆 400037)。

原文出处:
古今农业

内容提要:

对民国时期四川出版的125种农业期刊进行统计分析,集中统计刊名、创办者或主编、创刊时间、出版地点、出版学科、出版周期、出版机构、出版期数、办刊宗旨等九项基本信息。主要结论如下:全面抗战时期四川农业期刊蓬勃发展,达到最高峰;综合性农业期刊为主,分支学科农业期刊开始崭露头角;以月刊为主,短刊断刊较多;政府机构在民国四川农业期刊创办中占主导地位等。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01 期

字号:

       民国时期文献记载了民国时期中国工农业发展的历史,是民国时期文化宝库的瑰宝,极其珍贵。其中,民国时期的农业期刊地域性很强,“无论是栏目设置还是信息发布,抑或是知识普及,多以刊物所在地的农业发展来作为考量重心,地域色彩明显”[1]。有鉴于此,笔者以民国四川农业期刊为切入点,进行统计分析。民国四川农业期刊记载了民国时期四川农业发展的历史,是研究四川地区的农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史料。

       一、民国四川农业期刊的范畴和收集

       民国时期,指一般意义上的1912年1月至1949年10月。民国时期的四川地区,也包括现今的重庆市。农业科学,包括“一般理论问题、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农学、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2]。农业期刊,不仅包括以农业为主题和宗旨的期刊,如《蚕业十日刊》《科学农业》等,而且包括其中几期以农业为主题的期刊,如《西康建设丛刊》,经济建设专刊,“第二类西康南部之森林概况,……第六类西康省蚕丝调查报告。”[3]还包括农业院校校刊,如《西康省立西昌农业职业学校校刊》等。民国时期,报和刊的界限模糊,没有严格区别,一些期刊也自称报,如《川农所简报》《农会导报》《农林公报》等。然而,由于“农学是应用学科,与生物学、轻工业(食品、林产加工等)、农业经济等学科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期刊所刊载的内容往往因为出版者的偏好、读者的需求等因素而不断变化;并且,刊名、刊期、主办单位等基本信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4]因此,不同版本对民国四川农业期刊数量和种类的统计分析都是相对的。

       民国四川农业期刊数据的收集是通过查阅《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915-1949》《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四川报刊五十集成》等书,查阅重庆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检索系统、上海图书馆的全国报刊索引、国家图书馆的民国中文期刊资源库等民国期刊网上检索系统,查阅四川省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大成老旧数据库、百度等网络资源,还到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北碚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地查阅。

       主要收集民国四川农业期刊的刊名、创办者或主编、创刊时间、出版地点、出版学科、出版周期、出版机构、出版期数、办刊宗旨等九项基本信息,汇入一张EXCEL总表,然后再按创刊时间、出版学科、出版周期、出版机构分类,最后按类进行统计分析。

       民国四川农业期刊共计125种。民国前四川出版了2种农业期刊,未收录。《蚕桑白话演说》,“一九零五年在成都创办,四川蚕桑公社出版。”[5]《蚕丛》,“一九一零年十二月在成都创办,月刊,由蚕丛报馆编辑发行。”[5]47有些期刊,表面上看是实业建设、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乡村建设问题等,但实际上办刊主旨是农业问题,故也收录在民国四川农业期刊中,如《安岳县实业学会会刊》《技训周刊》《农民生计训练旬刊》《现代农民》《川西农民》《农村周报》《四川省生产统计》《乡建工作通讯》等。

       二、民国四川农业期刊创刊时间统计分析

       民国四川农业期刊共计125种,其中《中农所特刊》《林业研究专刊》《农事调查报告及农场计划汇刊》3种期刊没有具体创刊时间,故未统计在图1中。内迁四川的农业期刊,以在四川出版的时间统计在图1中。

      

       图1 创刊时间分布图

       创刊时间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战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分界线,可分为6个时间段。如图1所示,1912-1918年,民国初年,政局动荡不安,各种思潮激烈冲突,新闻界杂乱无章,四川地区没有出版专门性的农业期刊。1919-1921年,五四运动时期,四川农业期刊3种。五四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两大主题,掀起科学救国思潮。以科学救国为己任,创办了一批农业期刊。1922-1930年,20世纪20年代,四川农业期刊8种。期刊数量继续增加,出版地扩大到县城。如1930年的《森林运动专刊》在大竹县创刊。

       1931-1936年,抗日救亡运动时期,四川农业期刊19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四川进入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抗日救亡是这个时期期刊的主题,“在救亡图存的时代思想主题中,该时期的学术办刊者几乎无一例外带有爱国救亡的感情色彩。”[6]1937-1945年,全面抗战时期,四川农业期刊79种。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的文化机构、文化名人、文化青年内迁,四川成为抗日大后方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大量期刊迁四川发展或在四川复刊,如《农林新报》1938年从南京迁到四川,《土壤特刊》1941年从北平迁到重庆等。期刊数量迅猛增长,达到民国时期最高峰,期刊发展呈现出空前壮观的繁荣景象。出版地以成都、重庆为中心,扩大至康定、雅安、甘孜乃至更偏远的地区。出版机构走向多元化,政府机构、农业院校、学术团体等纷纷在四川创办期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