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实现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守宇,高级会计师,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会计、内部控制。

原文出处:
会计之友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央权力逐级下放地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意味着各级地方政府拥有更多行政权和财政权,因此,国家对地方政府权力行使的合理性高度关注。经济责任审计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和加强权力制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监督的关键性环节,也成为我国审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传统审计方式在海量数据的审核与挖掘方面渐渐力不从心,落后于时代步伐。当下政府传统审计存在种种弊端,而审计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模式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渠道。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联合审计和信息化审计,也使得审计工作目标由高效审计向提高审计效能转变。因财政收支对政府部门发展和单位负责人评价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将财政收支作为重要指标。本文以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化应用为研究对象,在简述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上分析其信息化的可行性,并梳理审计信息化过程和存在的难点,通过案例剖析审计信息化具体实施过程并得出相应结论,希望为我国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有所助益。

      二、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和信息化的可行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模式,它是指独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预算等项目,对经济责任人任职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一般为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法人及主要负责人,审计时间需按照被审计人任职期确定,一般为三至五年不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分清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对部门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也为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在加强干部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和客观公正评定领导干部经济业绩和经济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可行性

      1.审计机构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较好

      我国审计部门早在20世纪末就确立了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标,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处理会计信息,扩大审计覆盖范围,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审计署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分步骤落实,并加强对各地方审计机构的指导,提高其建设效率和标准性。我国已成功在2002年和2008年启动和实施了“金审”的一期和二期工程,第三期也在立项筹备过程中,初步实现中央与地方审计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信息数据支持。信息化系统核心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现已全面推行,为保证数据的标准化,明确了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标准,其输出格式也有文件规范,审计所需的基本数据也要分类整理,方便了信息数据的顺畅获取。审计署试点建设国家和各省级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内部共享数据日趋丰富。

      2.地方政府部门财务信息化有一定基础

      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的信息化是政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的基础,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自动进行记账、报账和审核等工作,使财务工作更为标准化,其时效性和准确性也随之提升,实现人员向财务管理的转移,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各财政预算部门主要采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基本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后台数据库也发挥着存储、处理数据和反馈的作用。随着数据存储技术、磁盘阵列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和发掘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审计工作也获得优质技术支持,促进了审计信息化的开展。

      3.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较高

      各地审计机关牢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积极组织开展审计技能培训,并增加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审计机构依据审计人员自身知识储备量的不同因地制宜设置培训内容,逐步培养了一批信息与审计复合型人员,并在实践中累积经验、不断创新,极大提高了审计监督能力。

      三、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化过程和难点分析

      (一)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信息化过程

      1.审计信息系统信息录入阶段

      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部门的财务信息录入审计信息系统的方法有三种,具体采集信息方法见下页图1。

      如下页图1所示,审计人员收集录入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方式有:一是国标数据的收集方式。顾名思义,国标数据就是指被审计单位采用国家标准设置的数据库,其标准与审计机构数据接口和内部处理设置相一致,可直接录入审计信息系统进行查验等后续工作。二是拷贝账务账套数据方式。若被审计单位采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信息的处理,则可依据其使用的软件拷贝财务数据的备份,套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模板还原相关账务,即可进行查验工作。三是小众财务软件账务还原方式。若被审计单位账务系统较为小众无法顺利对接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则将财务软件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拷贝录入系统数据库,数据库语句手工还原录入审计现场实施系统进行查验工作。

      

      2.审计信息系统信息核查阶段

      电子账簿审计与传统审计核查方向一致,共同将账目作为审计取证切入点。审计系统要对会计账簿账套设置使用的合法合规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有效性、账务核算的准确性和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方面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要对会计账簿反复查找核对,繁琐零碎且工作量大,随着审计信息化的实施,账目核算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极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此阶段,审计人员应加强掌握信息技术和实际操作流程与规范,实现系统与财务数据的有效对接,在重点审核财务数据的同时,也要与业务数据相互验证,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分析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