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始,邢福义(1990)提出了“普方古”大三角理论,形成了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思路。三十余年来,学界又引进了诸多的国外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有研究,利用历史文献材料来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研究服务的成果较多,但是利用现代汉语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和境外语言来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服务的成果则较少。本文立足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提出了服务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 汉语历史语法的“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立足于汉语语法结构的历史演变,利用现代汉语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和境外语言的研究材料和理论方法来解决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的问题,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拓宽研究领域,形成“三结合”,即把历史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理论、比较语言学、区域语言学、区域类型学等相关理论结合起来,把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结合起来,把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助推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发展。 一、汉语历史语法“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的研究思路 (一)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与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可以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提供佐证材料,为某些汉语历史语法现象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存在两种材料缺乏的情况: 一是某一语法现象在历史语料中曾经大量存在,但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已经消失,这就会造成“下不联今”的假象,从而给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带来困惑。 一般认为汉语是SVO型语言,但古汉语存在一种否定词宾语前置结构,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吾未之闻也”等。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已经消失,从现代汉语来看,这是一种特殊结构,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就出现了“倒装”“易位”“移位”等多种解释,甚至有教材认为它“不符合人们思维、逻辑的顺序”“这种句式属于书面语,不是当时老百姓的口语”。杨伯峻(2001)统计了《左传》中否定词宾语前置的情况,前置约占68%,后置约占32%,从数量上看,否定词宾语前置是古汉语的一种优势语序,是合理正常的。但所用材料是文字材料,仍无法回应“不是口语”的质疑。汉语方言与古汉语一脉相承,如果方言口语里存在这种语序,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证据来回应这种质疑。现代闽方言中就活跃着这种语序,如:① (1)A:我今日末看查亩仔。我今天要探视女儿。 B:汝坏查亩,合别人走,
。你是坏女人,跟别人跑,我不让你探视女儿。(黄聪聪,2009) (2)福建东山话:汝伓付钱,我厝不汝住。你不给钱,我不让你住这房子。 (3)福建石狮话:伊不洗身,汝衫不伊乘。他不洗澡,你别给他穿这衣服。 闽方言否定词宾语前置结构“查母仔不汝看”“厝不汝住”“衫不伊乘”与古汉语的“岁不我与”“吾未之闻”出现的句法环境有所不同,前者一般出现在致使句中,而后者则不具有致使义。但是二者在语序上具有相似性,这至少从形式上可以说明口语中存在这种语序。但古汉语材料是书面语料,我们无从分析说话人使用这种句式的语感、语用目的和认知机制。鲜活的方言口语材料则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方便。黄聪聪(2009)通过对闽方言宾语前置现象的探讨,认为古汉语和闽方言的这种语序反映了人们认知和思维的相似性:都与说话人急于把自己要表达的信息、事物、观点传递给对方有关。 二是某一语法现象虽然在历史语料中存在,但是用例很少,有些甚至是孤例。我们知道,虽然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成果宏丰,但自觉的语法研究成果很少,很多汉语历史语法现象是靠自然语料来记录的,而不是用语法专著来记录的。自然语料对语法现象的记录具有真实可靠的优点,但也存在不系统和不全面的缺点,难免造成有些语法现象语料丰富,有些语法现象语料极少的不均衡局面。语言学界历来信奉“例不十,法不立”的原则,研究者往往对这些出现次数少的用例不敢加以利用,甚至怀疑这些用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果这些用例在汉语方言中大量存在,则可大大提高其可信度和使用价值。 关于近代汉语复数词尾标记“们”的来源,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比较主要的说法有三种:“辈”字说、“门”字说、“物”字说。争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历史文献资料的不足,导致论证不够,缺乏直接有力的确证。江蓝生(2018)从多种语音演变途径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直接证据两方面对“们”源于“物”的旧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修正。“们”源于“物”说由于在历史文献资料中没有找到直接有力的证据,虽然这一判定有其理据,但是很难从假说成为定论。江蓝生先生通过考察江西安福话、陕西关中方言、甘肃唐汪话、闽语建瓯话、闽语顺昌洋口话、甘肃甘沟话以及晋北、陕北等西北方言的复数词尾标记,发现在部分汉语方言中存在复数词尾标记“们”源于“物”的直接而有力的证据,使这一具有争议性的汉语历史语法问题得到了更加充分合理的解释。 (二)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与民族语言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还需要有民族语言视角。汉语有为数众多的亲属语言,汉藏语系语言约占我国语言总数的一半以上②。许多与汉语具有亲属关系的民族语言中,至今仍然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法形式。戴庆厦(2008)曾指出古汉语中出现过的“田十田”“牛十牛”等反响型量词,在现代的哈尼语、载瓦语里还大量出现。古汉语曾经有过的使动范畴的形态变化这一语法形式,在藏缅语许多语言中如景颇语、载瓦语、独龙语等仍然使用。汉语与其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使得民族语言能为汉语的历史研究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线索和旁证,也能为构拟原始汉藏语和揭示汉藏语历史演变规律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