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GIS技术核查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

作 者:

作者简介:
薛继征,审计署长春特派办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系统(英文简称GIS)在审计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审计中,涉及全省造林面积达几十万亩,单个工程县的面积也达数万亩,审计人员在核实项目的实施效果时,如采用手工审计方式,要面对点多面广、实地延伸审计量太大的难题。而运用GIS技术,根据林业主管部门林地变更成果数据,建立审计数据库,将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全面评价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

      对某县林业主管部门每年验收造林地块的林地现状、面积情况进行分析汇总,与上级财政拨付的项目资金和下达的完成面积进行核对,并抽取部分地块实地查看,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要求审计人员熟悉GIS的基本功能,包括查找坐标、打开属性数据并对其分类汇总等。

      数据采集及转换

      (一)数据采集

      省级林业部门的数据:向全省各工程县下达的投资预算文件,包括对某县下达的投资额、完成面积等字段;全省汇总各工程县上报的林业工程完成情况表。

      县级林业部门的数据: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共36个文件,主要文件类型有dbf、shp格式);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的数据库代码表(对应属性表中各代码的含义);审计拟核查林业工程的作业设计数据(林班号、小班号标识各乡镇的具体地块);审计拟核查林业工程的自检汇总表数据(主要字段有“单位”“林班”“小班”“坐标”“设计面积”“施工面积”“林种”“树种”“地类”“成活率”);工程县的乡、村编码表。

      (二)数据转换

      上述数据中,林地变更成果数据反映某工程县所有地块(包括林地和非林地)的详细情况,点击“打开属性表”,主要有省、县、乡、村、林班、小班、坡度、土层厚度、面积、地类、林种、郁闭度等字段,可以复制并粘贴为Excel文件。造林项目的作业设计数据和自检汇总表数据为Excel文件,主要有乡镇、村、林班、小班、施工面积、林种、树种、地类、成活率等字段。投资预算文件为Word文件,主要有投资额、建设任务等字段。

      为方便比对,对林地变更成果数据,需要“打开属性表”,选取主要字段转换成Excel文件,形成林地现状表;对投资预算文件,也通过复制粘贴功能,选取审计抽查工程县的投资额、建设任务等字段并转换成Excel文件。

      根据林业工程规划,从造林地类、造林树种、当年成活率三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

      (一)造林地块是否符合工程规划要求

      主要审计工程县是否按规划要求在宜林地上造林,造林地块是否集中连片,土层厚度、坡度和土壤石砾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一是审计是否在宜林地上造林。将自检表和林地现状表按照林班号、小班号进行关联,形成审计中间表;筛选地类不是宜林地、荒地,而是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耕地或基本农田、采伐迹地以及其他类型的地块。

      二是审计造林地块是否集中连片。按照林业相关要求,造林面积低于1亩的地块不属于集中连片的地块,筛选审计中间表中面积低于1亩的地块。

      三是分析土层厚度、坡度是否符合要求。按照林业相关要求,宜林地的土层厚度不少于30厘米、坡度25度以下、土壤石砾含量30%以下。筛选审计中间表土层厚度小于30厘米、坡度大于25度、土壤石砾含量大于30%的地块。

      (二)造林树种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如规划要求某工程县以樟子松为主建设防风固沙林基地,林种为混交林,一是筛选审计中间表中“树种”为杨树、榆树等其他非樟子松树种的地块;二是筛选审计中间表中“林种”为纯林等非混交林的地块。

      (三)造林当年成适率是否达标

      按照造林相关要求,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为造林合格地块(沙土地为70%以上),筛选审计中间表中成活率小于85%的地块。

      将筛选出的地块进行汇总,作为疑点地块。为防止其他因素造成数据失真,审计组要做适当的延伸,抽取6至7处地块实地查看,验证数据分析筛选出的问题是否真的存在。将疑点地块交予林业部门确认,将确认后的造林地不是宜林地、造林树种不是规定树种或规定林种、当年成活率不达标的问题面积进行汇总,然后与该工程县上报省林业部门的完成情况表进行比对,揭示该县造林工程效果不佳甚至虚报完成面积的问题。

      审计组运用GIS可对造林地块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真正实现对造林工程完成效果的审计全覆盖,进而督促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