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学层面上,自后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组建高效的公共服务组织、优化公众参与机制,提升政府公共价值观和政府生产力——这一理念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高度吻合。在推行“后新公共管理”的时代,政府绩教审计正在成为国家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不断调整和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审计需要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审计职能的作用范围和内容,从以财务审计为主朝着以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并重的方向转变,在协同管理的过程中,实现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此外,对政府绩效进行审计,还需要从公证鉴定转向分析、管理和咨询等程序。 一、后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绩效审计解读 (一)后新公共管理理论 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借助五个不同维度.试图破解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内无法回避又难以解决的问题:1.通过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合作,或者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设立部分县有整体性、联合性属性的机构,破除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界限,以此转变政府的职能,使之向着“服劳型政府”的方向转变;2.鼓励更多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至政府政策过程当中,让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的意志”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让政府和私营组织通过多方互动的形式进行社会管理;3.不论是跨部门协同合作抑或是杜会管理主体多极化,或者是基于网络世界的资源共享,政府管理都需要以“信任”为最为重要的动力机制,借此强化政府的工作目标;4.强化政府的公共责任和公共精神,使之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进行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同时,政府要对人民的诉求做出快速回应,借此扩展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机制;5.在政府内部、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以及独立机构等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社会需求为指引、以人民为核心组建政府组织,借此提升政府的生产力和运行绩效。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特征解析 政府绩效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审计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审计标准较高且具有多元属性。这是因为,经济效益的衡量借助价值指标即可,但是政府绩效属于社会效益的范畴,极难在数量上进行概括,更多的时候要借助定性标准,而这就让审计标准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2.审计结论具有建设性。对政府绩效进行审计需要揭示影响其绩效的要素和问题,向审计对象提出改进意见,并给出能够提升其绩效的途径与方法。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深入挖掘问题,重点提升审计效率并增强效果;3.审计具有权威性。在政府绩效审计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审计单位应具有较高地位或者职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值得信赖。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才能得以开展,并让政府机关和公共工程等纳入到审计范围的项目接受审计检查;4.审查范围具有广泛性。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既涉及到物质生产部门,也涉及非物质生产部门。既涉及审计对象的相关业务活动,也涉及其他不属于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等。 (三)后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 后新公共管理的提出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一般表现在多个方面,既关乎政治环境、制度环境,也与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有关:1.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绩效审计工作,越来越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得以参与到审计监督实践中,这不但为政府绩效审计创造了更为理想的外部环境,还能够借此提升政府绩效审计的效率,确保相关措施能够得到落实;2.在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较之于以往更加关注审计工具的选择与运用,更加关注绩效审计方法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合理性。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审计效果,绩效评价方法也更为多样,与政府绩效审计的特征更加吻合;3.在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下,以往将政府垄断视作基础以及权利高度集中的传统行政模式得以破除,让政府决策权与操作权得以分离。这样,能够为政绩绩效审计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还能够让审计效率得到显著提升;4.在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不但获得了更为明确的授权,还由此确定了独立性更强的审计体制,这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根本性的保障。 二、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 在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包括:1.效果性。指的是政府绩效审计目标实现的程度与从事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渴望取得的成果以及取得的成果之间存在的关系等。一般而言,效果性目标涉及以下内容:政府绩效是否都能够归属于它所使用的政策;政府运行目标是否最终得以实现;2.经济性。指的是从事政府绩效审计活动时,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耗费掉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它所关注的问题为,在既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下,政府资源的采购、维持以及应用是否经济等;3.效率性。指的是政府在投入资源之后获得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及其他成果是否高效。对政府绩效进行效率性审计一般涉及多个方面,比如政府服务的及时性如何,政府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等。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对于后公共管理理论的认识和实践也存在很多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使得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时常遭遇以下问题:1.政府绩效审计独立性的有待提高。在历史惯性的推动下,部分政府会通过使用公共财产的形式对自身进行审查,这种做法不但难以确保审计机关和审对象在实质上、形式上的独立性,还会让审计人员失去开展审计工作的意义;(2)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较大,影响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在我国,审计人员会在主观、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收集到足够的、准确的审计证据,一些审计对象的管理人员甚至会拒绝提供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取间接证据,而这势必会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升难度;3.绩效审计范围被收窄。当前,对政府开展绩效审计需要以“后新公共管理”为视角,但是一些审计机构却以财务审计为主,对于绩效审计的认识不足,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也不理想,使得审计范围越来越小,难以达到对政府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目的;4.绩效审计观念有待提升。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关键阶段,政府绩效审计工作需要打破旧的审计观念,建立新的观念。但是,由于社会上存在诸多不良道德风气,让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而究其原因就是绩效审计观念还停留在十分滞后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