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绩效评估模式设计构想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全力提升审计机关的监督效能。本课题组通过对审计机关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先进经验、模式设计构想等方面开展研究,着力探索具有中国审计特色、适合基层审计机关实际的绩效评估方式,助推审计机关效能建设。

      一、传统模式下审计机关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研究发展不充分

      传统模式下审计机关绩效评估关注的目标仅拘泥于内部管控层面,秉承“执行上级机关的指令、完成上级机关布置的任务”的机械行政原则,未从职能履行、成本控制、人员培训、文化建设、公众形象提升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立体化的绩效评估机制。现行审计绩效评估制度,除对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及审计人员个体的绩效评估外,较高层次的组织绩效评估和政策绩效评估尚未开展,或者说开展的不充分,未形成一套科学有用、操作性强的评估模式。同时,对于评估效果运用也不太充分,未形成对单位、个体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评估主体单一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机关一般对“上”负责,这就导致绩效评估主体单一,一般由上级机关组织对下级机关的考核;绩效评估的方向单一,即“从上向下”。在开展本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对湖北中部某地区行政部门绩效评估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发现该地绩效评估遵循“由上向下”考核模式,自我评估、内部评估开展较少,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社会评估开展更少。

      (三)评估内容不全面

      在传统绩效评估模式下,对审计机关绩效的评估,主要关注操作性强的定量指标,如迟到、早退等考勤记录,一年完成的审计项目个数,案件线索移送的数量等。但对一些定性指标,如党性观念、政治觉悟、作风优劣等,却无法考核评估或考核评估内容不精准。

      (四)评估技术手段落后

      传统模式下基层审计机关绩效评估的技术手段创新不够。通过对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考评情况的了解,发现这些基层审计机关的绩效考评大多采用主观打分的方式,未能科学有效反映审计机关履职尽责、队伍建设、效能发挥情况。

      (五)评估结果运用不够

      在传统模式下,审计机关绩效评估在结果运用方面做得还不够,存在绩效评估与结果运用“两张皮”现象。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部门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年底评先表模挂钩,对绩效考评中排名靠前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一些部门将工资奖励与评估结果挂钩,通过经济的奖励来促进个体绩效的提升,但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经济奖励取消。绩效评估的结果与干部的提升任用挂钩较少。所以,传统模式下的绩效评估,成果运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二、荆门市审计局绩效评估的经验模式借鉴

      (一)紧扣积分制指标,解决“分值如何定”问题

      荆门市审计局针对不同科室、岗位的特点,科学设置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考核指标,较好地量化出每个科室、每个人员的目标分值,为积分管理打下基础。

      一是在“纷繁”中提炼“共性”。在科室目标责任制考核方面,对科室和二级单位设置了公共管理、信息调研、学习培训、廉政建设等共性指标。在此基础上,仔细分析综合科室和业务科室特点,对综合科室设置了工作量、工作时效、档案管理等共性指标;对业务科室设置了审计任务、审计时效、审计成果、审计质量、审计规范、审计整改、计算机应用等共性指标。在个人岗位责任制考核方面,设置了政治业务学习、纪律管理、工作质效、创先争优等共性指标。

      二是在“定量”中把握“定性”。为了使考核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容易量化的考核指标直接量化,如学习培训效果,根据培训次数、学习天数以及年终考试分数等综合折算考评分数。对于一些难于量化的定性指标进行再量化,力求全面反映干部工作实绩。通过设置民主测评投票项目,要求赞成票数必须达95%以上才为合格,确保定性指标量化科学。

      三是在“全面”中突出“重点”。在分值设置上,坚持不平行设置分值,而是根据审计工作特点,既追求工作的全面性,更注重突出重点,讲究“关键性”,着力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省市统一开展的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审计项目质量、绩效审计、审计信息化等方面的指标赋予较高分值,将创新工作、各类评比结果作为附加分值,实行累计计分,上不封顶,让审计干部“跳起来摘桃子”,始终处于积极向上姿态。

      (二)紧扣积分制考核,解决“得分如何判”问题

      一是明确主体,确保“有人打分”。在科室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将不同指标考核打分权限分派到办公室、监察、综合、人事、总支、法规审理等8个平行科室,这些科室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日常考核。在对个人岗位责任制考核中,考核打分权限分三个层次,即考评员初步打分,在每个科室明确一名考评员,平时考评员根据岗位责任制规定对每个人的履职情况进行初步打分;月例会综合打分,每月月例会进行工作总结,对考核员的打分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打分结果;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审核打分,分管领导对科室负责人的打分结果进行审核,科室负责人对科员的打分结果进行审核。

      二是动态考核,确保“科学打分”。该局打破常规,转变考核方式,实行按月动态考核。每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好“两会”,即上午召开科室月例会,科室人员就上月工作述职并集中讨论评定各成员考核得分;下午召开局务会,通报上月各科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将完成情况转化为考核积分。每月累计积分一次,每季通报一次,年末对各指标得分直接汇总,自动生成最终考核积分,形成一条标准化、透明化、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积分管理链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