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腰:大众媒介、政治博弈与近代男性形体审美的变迁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静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苏州 215123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近代对男性腰腹形态的审美体现了不断“瘦化”的趋向。圆腰大腹为传统国人眼中的男性之美。而在近代开埠以后,注重身体矫健的西方人进入中国文化视野。在民国早期的军国民运动中,多有论革新国人身体以救国之说,大腹肥硕成为贬低的对象。其后,瘦腰具有两条发展趋向:其一为时尚路线,近代引入的西方电影、健康观念和健美体育引领了都市身体审美。其二则为政治路线,在中共的革命话语中,将“肥胖”等同于富人,从而形体也具有政治的意义。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9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8)05-097-11

      发生在身体上的演变,不仅彰显了社会审美的变迁,更蕴含着政治博弈与经济诉求。中国近代身体史的研究曾被包含在政治史、文化史与思想史的领域之中,诸多学者对属于女性身体变迁的“放小脚”和“天乳运动”有深入的研究,而对于男性身体则主要关注晚清“剪辫子”风潮背后的政治革命话语。①近代以来,身体发生的变化是全面性的和突破性的,相对女性,男性身体的变化没有那么突出,但是也有相当的细节值得探讨。

      在今天的中国,紧致的腰线、劲瘦的腹肌被认为是健康而青春的男性形体,具有正向的审美价值,然而“瘦腰”体形其实并不切合国人传统的男性形体审美观。腹部略鼓、腰肢粗壮、体形富态才是中国古代所推崇的男性身体形象。近代中国男性形体审美经历了一个不断“瘦腰”的过程,而此现象并不能孤立地视为体育或者美学方面的结果,正如黄金麟在探讨1930年代风行的“模范生”言论时所说:“它(模范生言论——引者注)必须被置放在起自清末以来的一系列国民改造论述来观看,才能评定它的价值与重要性……使我们对身体在近代中国所经历的演变,特别是国权(sovereignty)观点的诞生对身体造成的深远影响,有正确的评估。”②

      传统中国,大众传播更多以口耳相传、庙会集聚、节日庆祝等形式来进行,文字传播更多集中在精英文人和上层社会。清末以来,由于近代都市的出现和识字率的提高,报刊、电影、书籍形成了大众媒介的主体。然而,虽然诞生了《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全国性的报刊,覆盖的读者群依然有限,遑论地方性的报刊或者专业性的报刊,所以各报刊往往较为务实地围绕自己读者的需求来展开内容。在下文中我们主要讨论三类报刊:晚清维新革命类报刊,虽有大众媒介的形式,但主要针对上层社会,风格更近古典传播;近代都市时尚杂志,面向新兴起的都市白领,借助电影海报、健身明星等形式与符号明确表达商业诉求;中共早期政治类报刊,以阶级冲突的形式唤醒工农民众。

      作为近代国民身体改造的一个组成部分,“瘦腰”的观念在这三类报刊中都有或隐晦或鲜明的体现,虽然各自秉持的目的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塑造或者说规训了新时代的男性标准身形。“瘦腰”之史,可谓检视近代文化与思潮发展的一面镜子。

      一、东西激荡中传统男性形体审美

      除了原始社会生殖崇拜时期外,各朝各代对女性腰腹的审美基本是以细瘦为美,而对男性腰腹的描写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肥厚”为美。

      在传统中国,人体态丰盈或身体发胖,可称之为富态(或富泰、富胎),乃一种恭维的说法,显现其人生活富足有地位,如《金瓶梅词话》第31回:“众人睁眼观看,官哥儿穿着大红缎毛衫儿,生的面白唇红,甚是富态。”③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中讲某骗子把落魄樵夫介绍给富户张百万,号称樵夫有帝王之相,张百万将其招了女婿,“天天打算代女婿皇帝预备登极,买了些绫罗绸缎来,做了些不伦不类的龙袍”。在张百万家中被好生供养之后,“那樵夫此时养得又肥又白,腰圆背厚,穿起了龙袍,果然好看”。④在时人心中,瘦人穿龙袍犹如“沐猴而冠”,“腰圆背厚”才是有德有福之相。

      

      图1 古今杜甫像对比

      图片说明:左图为《历代古人像赞》,右图为蒋兆和所绘。

      历代绘制唐代诗人杜甫的画作众多,最为今人最熟悉是近代著名画家蒋兆和于1959年绘制的《杜甫像》,⑤画中的少陵消瘦清癯,然而这却是现代审美观念的体现。明弘治十一年(1498)的《历代古人像赞》是现今所见刊刻时间最早的版画人物肖像画集,其中的杜甫形象则是一副富态的样子。⑥

      与文人相似,古代武将的绘像多以腰腹肥厚表现胆气粗壮。明清演义小说多附绣像,大腹凸肚是武将的标准形象,《金圣叹七十一回本水浒传》中梁山诸好汉绣像皆是大腹便便,粗壮如孕妇,⑦即使是以俊秀闻名浪子燕青,竟然也是一个大肚腩,直如该书对鲁智深的描写——“腰阔十围”。⑧

      传统武将膀大腰圆的形象有武学理论的支撑,传为张三丰、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经》云: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⑨

      腰部是人体发力的枢纽,腰力要壮,方才运转如意。肥厚的腰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和抗击打的缓冲力,对于真正的武将非常重要。

      在传统社会,由于饥饿与营养不良普遍,人们习惯将体现不缺乏食物的“粗腰”视为美好的象征,而西方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则近至改革开放之后,民众免于饥馑之苦,才会反向追求“瘦腰”,正如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讨论女性的身材所说:“在经济困难时期,社会食物供应都成为问题,人们都饿着肚子,苗条的妇女就不如丰满的女子更吸引人。只有在富足的年代,人们则认为苗条的女子更迷人。”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