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04(2018)03-0145-10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计其数的劝学诗、劝学文,其中传诵最广、影响最著的当数署名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流传至久,比户吟哦,信如蓍龟。凡父兄之教其子弟,师友之相为劝勉者,率不外是。”①宋真宗《劝学诗》,或称为《劝学文》《劝学歌》《勉学歌》②,元朝初期蒙学读本《古文真宝大全》将其置于开篇第一文。其文如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③此诗深刻影响了宋以降历代读书人,尤其是下层读书人。宋元以来戏曲、小说中的读书人形象,无论是出于励志,还是出于批判,著者多引这首诗以为读书人之警戒。但事实上,这首诗并非宋真宗的作品。早在1979年,钱南扬校注南戏《张协状元》时,就断定《勉学歌》绝非赵恒所作④,但囿于校注的体例,并未对此结论作详细申述。正因为只是小小的一个注,钱氏的结论未能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1990年,李启明发表《宋真宗〈劝学诗〉新论》,丝毫没有怀疑这首诗的真伪,显然没有注意钱氏的论断。⑤时至今日,多数人仍然认为《劝学诗》是宋真宗的作品,并以之透视宋代社会。如在分析宋代教育发达时,有学者认为,宋真宗《劝学诗》“虽然粗俗,并且赤裸裸地诱人以功利,却很明白地反映了宋代的一种观念,即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是可以通过读书而获得的”,“科举鼓励了读书求学的社会风气,读书求学的社会需求又推动了宋代教育的发展”,并言“这首诗后来演变成了民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⑥还有学者指出,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劝学诗》《劝学文》和《劝学歌》,“其中最有影响的应数宋真宗为了鼓励士人读书,以举业为目标,亲自写的一首《劝学诗》”,“宋真宗将人生的功名利禄全部贯穿在读书应举之中,这对世人不可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⑦再如,分析宋代文化普及时,何忠礼说道,“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率先赤裸裸地将利禄作为劝学手段的人,则是北宋真宗皇帝赵恒”,他曾公开地向士人鼓吹《劝学诗》,“至此,科举已成为封建社会里对士人影响最大和最具吸引力的事业,由此直接推动了两宋文化的大普及。”⑧在分析科举制度影响时,王瑞来认为,科举规模的扩大与科举制度的公平机制让宋真宗的劝学诗成为人们真切的感受。⑨ 用宋真宗的金口玉言透视宋代社会,其说服力无疑很强,但如果假托宋真宗,其说服力则大打折扣。基于宋真宗《劝学诗》的巨大影响,有必要对这首诗的形成过程和作伪原因作深入探究,以消除学术界对该诗的误引、误用。 一、《劝学诗》非宋真宗作品 钱南扬断定《勉学歌》非赵恒所作,最主要的依据是李之彦《东谷所见》对《劝学文》持批判态度。因为,如果《勉学歌》真出自赵恒之手,作为臣子,“李氏就不敢这样严厉地批判了”⑩。不过,他断定《东谷所见》的作者李之彦是南宋初人,从而推断《勉学歌》“出自北宋人手”则是误推。此点,下文再作说明,兹先从价值观角度对钱氏论断稍作补论。 宋真宗本人确实写过劝学方面的诗。天禧三年(1019),昇王(即后来的仁宗)被立为皇太子,宋真宗先后作《学书歌》和《劝学吟》赐予皇太子(11),惜未流传下来,但其基本旨趣却有记载。在作《劝学吟》之前,宋真宗专门为皇太子写过《元良述》,全文有324字,载于《玉海》(12),其略曰:“欲全其德,在修其身;欲修其身,在勤于学。所以勤于学者,必首及于读《易》、诵《书》、阅《诗》、观《礼》,而遗编旧史则次之。”因为当时皇太子不到九岁,宋真宗特意将《元良述》的大意写成诗歌——《劝学吟》,以便皇太子理解和记忆。(13)因此,《劝学吟》与《元良述》的基本价值取向当是一致的,旨在教导皇太子勤学、修身、养性。 反观伪系于宋真宗的《劝学诗》,其价值取向完全相反。《劝学诗》前四联充分渲染读书的目的和效果,第五联则是实现目的的途径。读书可以极大地获得物质财富(千钟粟、黄金屋)、妻妾美女(颜如玉)、高官荣华(如簇之车马)。《劝学诗》语言俚俗,“见识浅鄙”,“明明以富贵诱人”(14),社会导向性极坏,“当儿童时讽诵鄙俚语如‘千钟粟’、‘高堂屋’,借此羶悦鼓舞,遂泌入骨髓”(15),“由斯以往,何所不至”(16)。给读书人从小如此强烈而庸俗的心理暗示,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培养出的人才,难免有误入歧途者,“只说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却不肯说道‘书中自有太平策,书中自有擎天笔,书中自有安边术’,所以做官时不过是‘害民贼’三字”(17)。 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第一位正常继统的皇帝”(18),其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由开拓进取转向因循保守。宋真宗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自然和清静无为,表现在诗歌上就是“疾奔竞之诗”(19),而“喜恬退之诗”,他曾作诗“驰骛苟进何可取”(20)以示群臣。作为一个崇尚清静无为、喜欢因循保守的君主,宋真宗绝不可能写出如此低级价值取向的诗引领天下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