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及新加坡人才引進政策對澳門的啟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陳志峰,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博士,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委員;梁俊傑,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

原文出处:
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文章透過闡述與分析亞洲區內兩個引才成功的地區——香港和新加坡的人才引進政策,包括指導方針、統籌部門、專項計劃與環境配套,總結出兩地成功個案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審視澳門現有專才引進政策,指出澳門存有政策學習空間,並需在現行政策上改革,以在全球人才市場中取得比較優勢,吸引海外專才。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圖分類號]F249.20;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874-1824(2018)04-0035-11

      人類社會邁入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我們生活在知識型的社會中,有別於過往依賴自然資源和工業發展的年代,人才成為新世紀全球最珍貴的“資源”。為了借助人才拉動社會經濟發展,全球各國都在育才、攬才、留才等政策做功夫,一方面投入資源優化自身的教育體制,另一方面積極引進人才,利用政策優勢留住人才。目的顯然易見,就是為了攬人才拼經濟促發展,使自身國家或地區在這場激烈的人才競爭中不落人後,以具備足夠的人才數量和質量支撐知識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世界各國(地區)均制定了各類人才政策,增強自身在國際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來到當地工作、服務與發展。

      一、制定澳門人才引進政策的必要性及其參考地區選擇

      (一)制定澳門人才引進政策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澳門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傳統工業一直無法有規模地發展,多年來以發展第三類服務產業為主。回歸以來,澳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依法開放賭權,經濟得以在短短十多年間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期,形成了以旅遊博彩產業作為主要支柱的“輸血型”經濟模式,產業結構較單一,存在一定風險。有見及此,中央政府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並為澳門訂定“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城市發展定位,加上近年“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及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區域發展策略,以協助澳門走出旅遊博彩產業一業獨大的困境。

      顯而易見,在推動經濟發展和澳門邁向產業適度多元的過程中,人才在當中發揮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2014年澳門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指出,人才是社會進步的牽引力,優秀的人才,能夠成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創設條件,人才培養從此成為澳門特區的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①2014年,澳門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委員會成立,由行政長官牽頭,廣泛吸納與人才培養相關的各級官員,以及社會不同範疇的意見領袖和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制定、規劃和協調澳門人才培養的長期發展策略。首階段人才發展委員會主要集中制定有關不同人才,如精英人才、專業人才和應用人才的培養計劃,也制定促進澳門在外的人才回流政策等,並不涉及引進外地人才、引進外地專才的相關工作。

      不過,隨著全球化人才競爭進一步激烈,加上澳門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同行業出現較大規模的人才缺口,根據人才發展委員會近年發佈的七大行業需求清單,在博彩、零售、酒店、飲食、會展、金融和建築等範疇都出現程度不一的人才緊缺情況。②不少人士擔憂,倘若這些人才缺口未能及時得到補充,對澳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無可避免造成一定的窒礙。目前,粤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納入國家戰略層面,體現中央對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的高度重視。筆者認為大灣區戰略將對澳門提供巨大的發展機遇,在灣區建設的過程中,必然會吸納澳門人才融入灣區發展。對於澳門人才而言,這是一個搭上國家高速發展列車的大好機會。不過,在澳門人才參與大灣區建設和發展的同時,人才缺口的問題將會進一步突顯。倘若澳門社會仍未為引進人才做好充分準備,在可見未來本地人才向灣區輸出勢必造成“人才空心化”的危機,這無疑對澳門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峻的考驗。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進行有關人才引入、專才引進的政策探討,在原有相對保守的政策基礎上尋求突破,才能促使澳門在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形成人才流動的現象,既有輸出,又有引入,這才能保證澳門在灣區內各個兄弟城市之間的良性競爭中不落人後,而且又能追上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

      制定澳門人才引進的制度,必須面對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制衡,尤其如今澳門社會比較重視“本地優先”,害怕引入外來人才勢必搶了本地人的“飯碗”,在保障澳門人的根本利益這個前提下,人才引進議題變得非常敏感,動輒就會刺激起社會不同持份者的神經,不利保持社會的和諧及穩定。因此,以經濟規模、產業模式和文化底蘊作為選擇條件,借鏡一些與澳門具有可比性的國家或地區的人才引進制度,作為我們制定相關政策的依據,藉此向全澳社會進行政策宣導和解說,游說不同的利益持份者,摒棄保守主義,抱持更寬廣的胸襟,接納外來人才,攜手促進澳門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筆者認為,在公共政策解說的過程中,引用他山之石無疑更具說服力。

      (二)香港和新加坡兩地作為重要參考的依據

      本文選擇香港和新加坡作為他山之石。眾所周知,香港和新加坡,無論以經濟規模、產業模式和文化底蘊都和澳門比較接近,香港和新加坡更是亞洲最富裕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而澳門也是近年來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新興城市。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世界人才報告》(World Talent Report 2017),港、新兩地在63個經濟體中分列第12和第13名,位居亞洲第一與第二。③兩地為吸引人才,按照社會的不同需要,制定了豐富多樣的專項計劃,並提供了領先於其他經濟體的配套措施。故此,我們選定了香港和新加坡,作為澳門制定人才引進政策的重要參考。

      眾所周知,要評估一個國家(地區)在人才引進工作的成效,建立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指標體系尤為重要。目前,世界各國人才狀況的指標體系主要由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全球競爭力中心年度發佈的《世界人才報告》,該報告旨在評估一個國家(地區)在培養人才、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三方面的能力。報告自2014年起發佈,每年發佈一次,資料則可向上追溯至2005年。

      這份報告以三個指標:投資與發展(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吸引度(Appeal)及準備就緒情況(Readiness)來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的人才狀況,並為60個以上經濟體中作出排名。④

      2017年,世界排名前三位分別為瑞士、丹麥與比利時;亞洲排名最高的,則為名列全球第12的中國香港與第13的新加坡,和2016年比較,香港由原來排名全球第9,跌了三位,如今排名第12;而新加坡則由2016年全球排名第15,上升兩位,如今排名第13,緊跟香港之後。⑤

      其中,香港在三大指標中,在準備就緒情況範疇表現最突出,綜合指數排在全球第6。其次在吸引度範疇上也表現優異,綜合指數排在全球第11,而投資與發展範疇也中規中矩,綜合指數排在全球第24。香港人才評價指標表現最突出在:女性勞動力、財務技巧、高管國際經驗、高級管理人員和教育評估-PISA等。而財務技巧、高管國際經驗和高級管理人員三項二級指標全球排名第1,其餘兩項二級指標女性勞動力和教育評估-PISA則全球排名第3。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