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家毛泽东同时是个大教育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革命到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如果要研究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必须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教育实践活动。本文就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时期)的教育实践作一探析。 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作为一名国民党的高层领导人,主要是负责宣传、教育等工作。1925年1月,毛泽东因病回韶山后不久,即组织秘密农协,经常召集农协骨干开会,讲述土豪劣绅如何压迫、剥削农民,农民应当怎样向土豪劣绅开展斗争等。同年4月,毛泽东通过妻子杨开慧与李耿侯等发动进步教师,利用原来的公立学校、族校、祠堂等,在韶山一带创办农民夜校。夜校除教农民识字、学珠算,还讲三民主义、国内外大事等。毛泽东常去夜校察看,提出夜校讲课要通俗易懂,如讲打倒帝国主义,就说打倒洋财东,这样农民才容易明白。夜校学员大都成为秘密农协的骨干分子,夜校场所一般即是秘密农协会址。到7月间,夜校发展到二十多所①。同年7月30日,毛泽东参加在郭氏祠堂召开的西二区公私学校教育会会员大会,改组教委会(掌管行政)、学委会(掌管经济),共产党员庞叔侃、李耿侯等被选为两会执行委员,10多个公立和私立学校校长也都由进步教师担任②。 1925年10月,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他任职时提出的宣传计划是围绕革命进行,组织的教育工作主要是培训农民运动骨干。 农民运动讲习所招收的学生,第一届到第五届主要来自广东省及广西、湖南等8个省的农民运动干部。1926年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决定把第六届农讲所扩大为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任命毛泽东为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由前五届的主任制改为所长制)。 毛泽东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后,气象更新。 首先,严格了招生条件:“选派学生的条件是:1.决心做农民运动,并无他项异想;2.中学程度,文理通顺;3.年龄十八以上二十八以下,身体强健无疾病;4.富勇敢奋斗精神。”③通过入学考试,讲习所招收了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学生300余人。 其次,培训的内容更系统。农讲所注重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让学生学习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它总共开设25门课程:《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史》《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帝国主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状况》《中国财政经济状况》《经济学常识》《苏俄状况》《中国史概要》《地理》《中国职工运动》《广东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决议案》《广宁高要曲江农运状况》《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法律常识》《统计学》《农业常识》《农村合作概要》《各国革命史》《革命画》《革命歌》等。同时,课堂讲授的质量大大提高。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他还聘请共产党人周恩来、萧楚女、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于树德、罗绮园等分别讲授有关课程。此外,毛泽东还邀请瞿秋白、陈延年、林伯渠、吴玉章、郭沫若、谭平山、何香凝等到农讲所讲演,扩大学员对革命知识和革命形势的了解④。 毛泽东为这届学生开设的这25门课程,内容都是有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善于授课,往往能给学生以极大的理论启发。他讲授中国农民问题时,总结中国农民斗争的历史,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在此之前,中国革命党人都没有注意研究农民问题,辛亥革命、五卅运动之所以失败,在于“完全未得三万万二千万之农民来帮助和拥护”。他从人口、生产、革命力量、战争关系、革命目的五个方面阐明农民问题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指出,“国民革命的目标,是要解决工农商学兵的各阶级问题;设不能解决农民问题,则各阶级问题也无由解决。”“可以说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革命党的一个中心问题。他在谈到国家问题时说,列宁著有《国家与革命》一书,把国家说得很清楚,历来的国家机关都掌握在少数人的统治阶级手里。他认为:“国家于革命后,一切制度都要改变的。巴黎公社所组织的政府,其失败原因之一,即不改旧制度。”“国家是一个阶级拿了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我们的革命民众若将政权夺在手中时,对反革命者要用专制的手段,不客气地压迫反革命者,使他革命化;若不能革命化了,或赐以惨暴的手段,正所以巩固革命政府也。”⑥他讲授农村教育问题时指出:农村教育是现社会很大的问题。现在农村中盛行的是封建教育,就是忠孝主义,它“钳制人民自由数千年之久,使个性发展,丝毫无有”⑦。现在的学校教育是资本主义的教育,即“新学”,反映新经济,讲新思想、民族思想等。这种教育,受地主阶级的反对,也受农民的反对,因为它不适合农民的切身利益。今后农村教育要适合于农民的需要,“适合于农民经济之发展,并使农民得到解放”⑧。他在讲授地理课时,说明了学习地理与革命工作的关系,要求学生除对全国性的地理概况有所了解,主要对本省的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习惯,以及地理上给予政治的影响等,都要了解⑨。 第三,加强课外理论研究。毛泽东和农讲所专职教员萧楚女等多方采买和编印各种重要书刊,如《列宁与农民》《农民国际》《俄国农民与革命》《中国农民问题研究》《土地与农民》《苏俄之农业政策》《社会革命与农民运动》《日德意三国之农民运动》《中国国民党之农民政策》《革命政府对农民运动的宣言》等30种,每个学生发一套,作为课外研究之用。毛泽东和萧楚女亲自进行指导。他们列出阅读书目中的重点,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认真阅读,随看随作答案,限期交教师审阅。毛泽东和萧楚女从答案中选出数份加以改正,然后将答案缮写成大字报张贴在课堂的墙壁上,将学生所有答卷发还,由学生照墙壁上的答案自行改正。这种办法,使学生的理论研究得益不少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