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有主要辞书对“硕”字的注音,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 1.只有一个读音shuò。 2.有shí、shuò两个读音,shí是shuò的旧读。 3.有两个读音:shuò和shí。 只有一个读音说,大概是根据现今通行的实际读音而定,不论历史上曾有过的其他读音。 持新旧两读说的,可能是为了兼顾字(词)音的历史和现状两方面而采取的一种办法。 说该字有两个读音的,处理的方法也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用并列法,如《辞源》。它既不说明这两个读音是新旧读之分,也不注明是文白读之别,同样看不出是要说这两个读音是来源于古音的不同,因为它所出的古音反切只有一个。另一种采用分列条目法。如《汉语大词典》,根据该词典凡例第三部分注音第一条第二款的说明:“古音有辨义异读的,不论现代音相同与否,均分列条目。”下面举了两个字的例子,这里只取一个: 使1〔shǐ《广韵》踈士切,上止,生。〕[1]派遣……[2]官名。 使2〔shǐ《广韵》踈吏切,去志,生。〕[1]出使……[2]使者。 该词典对“硕”字也采用硕、硕分列条目的办法,看来应是古音来源的不同因而有辨义异读的情况。可是,两个音读后面所出的古音反切所处音韵地位却是相同的,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困惑。 看来,对“硕”字两读的问题,有必要做一番探究。 二 “硕”,《说文解字》:“硕,头大也。从页石声。”《广韵》入声昔韵里收有此字,放在“石”字所辖音节下,其他韵里未出现此字。《集韵》亦然。可见,在《切韵》一类韵书里,“硕”只有一个读音。元代《中原音韵》未收“硕”字。中古时期跟“硕”同音的“石”字,《中原音韵》收在齐微韵的“入声作平声阳”里,跟“实十什食蚀”等字同音,“石”在《中原音韵》里,似也无其他读音出现。清代《词林韵释》倒收了“硕”字,收在齐微韵入声作平声里,跟“石十拾实鼫实室湿祏食蚀”等字同音。也不见其他韵里收有“硕”字。可见,如果不是漏收的话,直至《词林韵释》这类韵书,对“硕”仍只收一个读音,与“石”同音。 那么,到本世纪初《国语词典》收了“硕”字两个读音shí和shuò,其中shí与“石”音同,早已有之,这shuò音就是新冒出来的祏?一个新读音收入辞书,当然不是这个读音刚冒出来就能被收进去的,而说明这个读音已在民间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甚至可以推及它早已跟shí音并行流通,或者可以说它早在某一个地区是通行的读音了。 现在先撇开shuò这个音存在的历史不说,我们倒是先要研究shuò这个音读的出现是否有科学的根据。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联系汉语语音的历史。《汉语大字典》在“硕”字的音读后面说明了该字在中古的音韵地位(入昔禅,《广韵》常只切)和上古音里所属的韵部——铎部。 王力先生《诗经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中的《诗经入韵字表》所列有关上古铎部字,到了中古,分化为铎、暮、陌、麦、昔、祃、药、御等部(据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根据段玉裁“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我们把以“石”为声首组成的字,在《广韵》、《集韵》里分布在铎、药、昔韵的情况整理如下: 铎:《广韵》祏拓
沰他各切《集韵》沰当各切 药:《广韵》斫之若切 昔:《广韵》石硕祏鉐
鼫
常隻切《集韵》拓跖
之石切 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观察,上古铎部的字,到中古以后,已分化为中古多个韵部。就是说,在上古时期是同一主要元音和韵尾的同韵字,到中古时期已不再完全是同一主要元音和韵尾的同韵字了。以“石”为声首的这些字,上古原是同一个主要元音和韵尾,到了中古,有的是铎部音的字,有些是药部音的字,有的是昔部音的字了。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字,如“拓”字,到中古,既有铎部音一读——他各切,又有昔部音一读——之石切。韵部主要元音之差异,可以想见。这一现象启发我们,对“硕”字的读音,虽然在中古是放在昔部,有没有可能也会出现在铎部或者药部呢? 再从今普通话出现的“硕”字shí、shuò两种读音往上追溯,寻根探源。 大家知道,中古《切韵》(《广韵》)音系和今普通话(北京音)有着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现在看看中古铎、药、昔韵在今普通话里的读音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