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本文具体考察了汉语被动结构、处置结构、宾动结构、双宾结构以及某些特殊的句法词类等句法现象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历时融合过程。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历时融合过程的实质,就是相互竞争的格式或成分通过某种折衷方式,相互结合,溶为一体,是语言折衷在句法格式或成分的历史发展演变中的具体反映。 关键词 句法格式 竞争演变 语言折衷 历时融合过程 一、导言 本文试图说明,汉语句法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历时融合过程,而历时融合过程实际上又是语言折衷的反映。 本文讨论了存在于汉语不同历时发展阶段的一些重要句法现象,如被动结构、处置结构、宾动结构、双宾结构以及某些特殊的句法词类等。通过讨论,不难看出:各种语言格式或成分在竞争演变(Willian S-Y·Wang.1969)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导致“语言融合”产生,而语言融合又预先规定了汉语句法的最终演变结局到底是怎样的。本文划分了句法演变可能经历的三个阶段——形成期、过渡期和合成期。形成期阶段,句法格式或成分比较明确、稳定,尚未出现与其竞争的其他句法格式或成分;过渡期阶段,出现了新的句法格式或成分,与原有句法格式或成分相互竞争;合成期阶段,混乱转向有序,某一或某些句法格式或成分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这种情况通常是对语言进行重新分析以后发生的,是句法格式或成分相互合成、相互融合,也就是历时融合过程的结果。 下列各种语言现象可描述这一融合过程: 1.竞争格式或成分按照某种方式,有规律地出现在相同的句法环境中;2.有一种特有的合并方式,就是新、旧句法格式或成分相互结合,构成一个整体;3.从形态或词汇角度看,合并导致语言成分长度增加,有时是不同语素叠加在一起;4.竞争格式或成分共同存在,这使它们以平行结构的身份在相同句法环境中相互替换选择成为可能。 历时融合过程可导致语言产生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1.历时融合过程可使某些表层结构复杂化,至少暂时会是这样的;2.历时融合过程既可致使语言的表达方式变得越来越精密(Y·C·Li,1980),又可致使语言的表达方式变得越来越模糊,结局如何,须依赖具体情况而定;3.某些在历时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复杂表层结构,由于自然选择,最终被淘汰掉了(其淘汰原因当然涉及语言或社会语言学因素,它们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下面讨论的种种句法现象,体现了在历时融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典型变化情况,是值得注意的。本文还要涉及句法格式或成分的简化问题(Y·C·Li,1992),这与本文的主要讨论目的密切相关。 二、被动结构的历时发展 被动结构是汉语一种重要的句法现象,其发展演变明显体现了历时融合过程及其特征。它主要经历了下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古汉语初始形成阶段,其结构格式主要是:(1)受事+V+于/於+施事。这一阶段的被动结构在甲骨文及金文中都有反映(唐玉明、周锡馥,1985)。 2.春秋战国期间,产生了新的被动结构,其结构格式主要有:(2a)受事+见+V,以及(2b)受事+为+施事+V。这说明,在相同的句法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竞争格式,标志着过渡期的形成。 3.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后期,出现了更多的被动结构,其中有的是新出现的,有的则是历时融合过程的反映:(3a)受事+见+于/於+施事,(3b)受事+为+施事+所+V,以及(3c)受事+被+V,其中(3a)是由(1)+(2a)组合而成的。 4.战国时期以后,历时融合过程更为明显。除(3a)之外,还出现了其他组合而成的被动结构,主要有:(4a)受事+为/被+施事+(所)+V,它是由(3b)+(3c)组合而成的;(4b)受事+为+(所)+见+V,它是由(2a)+(3b)组合而成的。(4a)最终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句法格式,“为”和“被”也渐渐演化成介词,其位置亦可使用其他介词,如“遭、挨、受、蒙、叫、给、让”等,这些介词都是为了适应语言精密化(Y·C·Li,1980)的需要而产生的。 下面,具体讨论被动结构的上述演变情况,所用实例,来自不同的文献资料。 在最原始的文献资料中,被动结构不是与一般的主动句相同(因此,其被动意义只能依赖上下文来理解),就是采用被动结构(1)受事+V+于/於+施事。由于“于/於”还可带上表示处所、时间、对象等范畴的名词性词语,因此,其被动意义不可能是清晰的和唯一的。下列被动句,出现在甲骨文、金文及其他文献中: (1)不若于示?((乙)8402) (2)龙口母赏赐见于后。(龙口母鼎·录遗·七七器) (3)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经·邶风·柏舟) 以上三例,其结构直接使用了表示被动意义的“于”。春秋战国期间,出现了新的被动结构。例如: (4)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兼爱下) (5)盆成括见杀。(孟子·尽心下) (6)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7)使身死而为刑戮。(墨子·尚贤中) 以上各例属被动结构(2a)或(2b)。从下列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2a)或(2b)怎样同(1)组合,并可看到表被动意义的新的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