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孔令然,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研究方向:语言服务、本地化翻译,E-mail:iamkongamy@163.com(哈尔滨 150025);崔启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研究方向:语言服务、本地化翻译,E-mail:cuiql@sina.com(北京 100029)。

原文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信息技术在翻译行业的推广促进了翻译技术的发展,如翻译记忆工具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术语管理系统、本地化工具、文字处理软件、质量保证工具、桌面排版、语音文字识别软件、写作系统、项目管理软件以及内容管理系统。翻译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翻译行业的生产力,对翻译实践、翻译教育和翻译研究的影响逐渐深入。本文立足翻译行业视角,按照翻译产、学、研顺序进行描述,从翻译对象、翻译角色、翻译能力、翻译策略、翻译方式、翻译流程、翻译标准、翻译环境、翻译教育及翻译研究十个方面充分研究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对于翻译行业和翻译职业而言,信息技术改变着翻译的行业生态,改变着翻译职业能力。翻译行业从业者需要分析和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翻译工作进行升级改造,加深对翻译技术价值的认识,提高翻译服务能力,推动翻译行业的发展。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12 期

字号:

      信息技术与传播技术的结合使社会的数据总量随之迅猛增长,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相继到来。语言服务行业正逐步告别传统的增长模式,创新驱动将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为语言服务业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翻译”是语言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翻译行业的推广促进了翻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015年发布的ISO17100“翻译服务:翻译服务需求”(Translation Services—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将翻译技术分为13类,包括翻译记忆工具与计算机辅助翻译(Translation Memory Tools and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术语管理系统(Terminology Management System)、本地化工具(Localization Tools)、文字处理软件(Word Processing Software)、质量保证工具(Quality Assurance Tools)、桌面排版(Desktop Publishing)、语音文字识别软件(Speech-to-Text Recognition Software)、写作系统(Authoring System)、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修改工具(Revision Tools)及翻译管理系统(Translation Management System)。云计算掀起了互联网领域的技术革命,云计算技术迅速应用于现代翻译行业,从而形成了云翻译(Cloud Translation)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言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巨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宏观上从政府、行业、经济、文化、技术五个层面,微观上从语言服务从业者、提供方、需求方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阐释了中国语言服务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道路上仍然面临机遇与挑战。在语言服务的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翻译行业生产力不断提升,智能化、语境化、可视化、集成化、网络化等特征越来越明显。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翻译界带来了新技术,信息技术改变了翻译行业的传统风貌,深刻影响着翻译工作。谢天振(2015:14)认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翻译的对象、方式、方法、手段和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了解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领域、内容、形态、方式、方法、手段带来的变化,要重新思考翻译的定位和定义。穆雷、傅琳凌(2017:85)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翻译职业演变对学界的辐射作用,翻译技术已成为翻译界主要的关注点之一。杨平(2012:9)回顾了我国翻译教育的发展进程,强调信息化带动翻译行业的发展,对翻译从业者提出了全面的素质要求,翻译教育也要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Cronin(2013:2)指出,技术不仅是翻译的附属物和连接件,在不同社会和不同历史阶段,技术已经成为翻译活动定义的中心。Pym(2008:41)认为,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翻译工作脱离了交际语境,对翻译教育提出了挑战,讲授翻译记忆工具和内容管理等翻译技术时应利用校对修订技术帮助学生完成交际工作。Flórez & Alcina(2011:325)建议培训专业译员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开源软件,便于译员掌握翻译技术,以灵活应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要求。此前关于信息技术对翻译影响的研究局限在翻译行业、翻译教育、翻译研究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实际上以云翻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整个翻译产、学、研行业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入。本文将按照翻译产、学、研顺序进行描述,从翻译对象、翻译角色、翻译能力、翻译策略、翻译方式、翻译流程、翻译标准、翻译环境、翻译教育及翻译研究等十个方面充分研究信息技术对翻译工作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翻译对象的影响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对翻译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翻译对象经历了从宗教典籍翻译到文学翻译的转变,再到当今应用型翻译的蔚然成风。根据《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当前翻译公司业务类型日益多样化,为众多行业提供翻译服务,翻译的行业材料中占比前三位的是法律合同、化工能源、机械制造(见图1)。翻译对象不断增多,数量不断扩大,文本形态日益丰富多样;从翻译技术角度分析,个人计算机出现之前的传统翻译与现代翻译的不同包括源语言文本类型和文本传递方式。

      

      从源语言文本分析翻译对象可知,其存在方式日渐多样化。在个人计算机出现之前,传统翻译的源语言文本类型大多为文献、书籍、杂志、报纸、书信等纸质方式,译员翻译、审校之后由人工誊写或打字员录入译稿,定稿后的译文以纸质印刷(print)方式呈送给读者(readers)。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翻译的翻译对象趋于多样,源语言文本类型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存储和传递,类型层出不穷,如软件、网站、音频、视频、游戏、电子课件、电子邮件、网络社交工具等,事实上这些翻译对象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文本”的概念,以电子化、多媒体、多模态方式存在,定稿的译文以纸质印刷(print)和电子发布(publish)的方式呈送给用户(users)或客户(clients)。

      二、信息技术对翻译角色的影响

      贾斯塔·霍茨-曼塔利(Justa Holz-)利用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原则,提出了翻译行为模式可适用于各种职业翻译情境(Munday,2001:77)。这一行为模式强调翻译过程中与翻译行为有关的各个方面,“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比较以及语言学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翻译被置于更广阔的职业人员和客户之间的合作互动情境之下”(Baker,2004:3)。传统观点通常认为,翻译就是翻译文本,而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涵盖了更多的方面,详细分析了参与翻译行为的六种角色:the initiator(发起人—需要翻译的人)、the commissioner(委托人—联系翻译的人)、the ST producer(原文作者—写原文的人,不一定参与到译文产生的过程中)、the TT producer(译者)、the TT user(译文使用者—使用译文的人)以及the TT receiver(译文接受者—译文的最终接受者)(Munday,2001:77)。从语言服务提供商(Language Service Providers,LSPs)的视角来看,信息技术驱动翻译行为和翻译角色发生变化。大型翻译项目是客户公司(需要语言服务的公司)与语言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深入分工和合作,语言服务提供商根据规模和语言服务能力分为多语言服务提供商(Multi-Language Vendor,MLV)、区域语言服务商(Regional Language Vendor,RLV)和单语言服务商(Single Language Vendor,SLV)。每种语言服务提供商可以将翻译项目的部分任务外包给各自的语言服务供应商(Vendors),每个语言服务商内部根据工作技能的要求,将翻译团队的角色分为商务角色、管理角色、技术角色及生产角色。商务角色分为销售、销售支持、市场营销、客户经理、采购经理;项目管理角色分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资源经理、质量保证经理;技术角色分为本地化经理/工程师、排版经理/工程师、测试经理/工程师;生产角色分为翻译、编辑、校对、审阅等(崔启亮、罗慧芳,2016:51~56)。图2列出了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工作岗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