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式强调频率效应 近年来汉语学界注重频率对语言的影响,除传统的字频、词频、频率在二语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文秋芳2003)外,与本研究相关的频率研究主要有:1)频率和语法化、词汇化的关系(刘云、李晋霞2009;彭睿2011等);2)复句中前后分句搭配中的频率效应(姚双云等2011;罗进军2016等);3)频率对语法结构的建构及对整个语法体系的影响(程丽霞2006;张立飞2010;王慧莉、邴文铎2013等)。 频率对语言结构的解释和建构作用的理论基础正是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Bybee 2003)。频率作为语言使用的一个要素,对语言结构的历时性建构、变异以及心智表征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代语言学并不否认频率对语言的作用,分歧仅在于频率究竟起多大的作用(Bybee & Hopper 2001:10-12)。关于频率的研究,已经达成共识的是词频影响人们对词语识别的速度(Balota & Chumbley 1984;Rayner & Duffy 1986)。频率在比词小的单位(语素)层面起着作用;在比词大的单位如多词表达、句子层面也有影响。尽管关于频率效应在词语加工方面的文献较多,但近年仍有不少针对大于词的语法单位的频率效应研究,如两个词的共现频率(Sosa & MacFarlane 2002)、更大的句法结构中的频率(Arnon & Snider 2010)、高频率引起线性毗邻的语言单位的组块化(Haiman 1994;Bybee 2002、2003;彭睿2011)等等。人们感知语法单位的次数越多,记忆越深刻,就越容易把它们作为语块来提取和加工。这些研究都支持一个结论:多词语符串的频率影响其表征和加工。 1.2 构式中的频率效应 构式语法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流派纷呈、多向发展的局面,但是无论哪个流派,都采用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施春宏2017)虽然已有研究提及构式语法中强调使用频率,但是仍有很大研究空间:1)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把频率和图式模式联系在一起的汉语构式实例研究并不多见;2)除使用频率外,关注到图式性构式图式槽词汇项类频率的较少;3)对构式内部构件组合性的共现频率几乎没有涉及和研究;4)以往讨论频率和能产性的较多,但是频率同构式的自足性、语境依赖度的互动研究尚属空白。 构式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有很大的分歧。Goldberg(1995:4-5、2006:18-20)认为凡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体就可看作构式,从语素到复句均可纳入。构式除了有句内构式之外,还有跨小句构式和语篇构式(
2005)。陆俭明(2011、2016)则认为构式的核心应集中研究于句法,最主要应研究“边缘性句式”。Goldberg曾在后来的论述中补充说到,如果高频使用,即使语义是透明的、可预测的,也应纳入构式。可见,语言学家对典型构式及构式的研究对象众说不一。其实,频率对我们的判断有直接影响,频率的显著差别直接影响我们对一个结构是否可纳入到构式及该构式是否是“典型构式”的判断。仅从构式义入手无法全面说明构式的内涵,频率在互动构式语法中效应显著,频率对构式的建构和构式特征的浮现均有重要影响。 本文试图从基于使用的语言观入手,考察在构式语法中频率与构式其他因素的互动,强调频率在构式的语境、图式性(schematicity)和固化①(entrenchment)中的显著效应,进而说明频率是影响我们认知识别构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可以将我们语感、认知中所认为的“典型构式”用量化的手段显现出来。我们选择了三个相互关联的构式作为案例分析,分别为:“放着NP不V、放在NP(虚拟语气)、置NP于不V”。“放着NP不V”常常同后续的转折分句共现,具有一定的语境依赖度,但仍属句内构式;“放着NP(虚拟小句)”当且仅当同后续小句共现才可看作具有构式义的虚拟语气小句,是一种跨小句的构式;“置NP于不V”可以看作是一种高频搭配的句内构式,其语境依赖度低,语义透明度相较于其他两个来说最高。三个构式的固化程度不同,语境依赖度也不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频率对三者的影响因素不同。 二、构式—语块中的频率效应 2.1 语境、固化和频率 构式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产生和固化。认知语言学家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达成共识:听者/读者可以通过语境线索来预期即将出现的单词或结构。一个构式高频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这个构式就变得跟该语境相关,听者/读者便更容易从相关的语境中预测出它的构式义。最近的研究和一般的知觉认知理论、神经系统理论、加工理论都认为被语境启动的预期对于显著效应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Levy 2008;Jaeger & Snider 2013)Schmid & Günther(2016)将语言现象中的频率跟认知系统中的显著和固化联系起来,认为一个词汇或表达具有认知上的显著主要有四种情况:1)语境自由的固化引起的显著:符合长期记忆中知识储备的预期。比如一些完全固化了的高频构式,其构式义能够脱离语境推导,且作为一种知识储备储存在我们的长期记忆中。2)依赖于语境的固化引起的显著:依据当前语境对即将出现的文本信息进行的一种预期。比如:高频共现的词汇搭配,可以由线性出现的搭配前项而自然推知后项;或者由特定的情境或社会事件激活的相关语境中预期文本,比如:婚礼誓词、毕业典礼发言等模式化了的语境。3)反预期引起的显著:在当前的语境中,不符合对即将出现的文本信息的预期。4)创新引起的显著:不符合长期记忆中存储的知识的预期。其中前两种正是对构式—语块的频率和语境关系的明确阐述:构式—语块的固化跟语境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越高,固化程度越高,该构式越独立于语境,最常见的就是一些高频习语的使用,并不依赖于语境也可以推知其构式义,从而作为一种知识储备进入到长期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