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本为卜筮之书,其最初来自古人的占筮记录,占卜的目的是让天来决定吉凶,帮助决策,并按照天的指示行事,因而创作之初即为朝廷专利,成书后就参与了国家大事的决策。 遍览全书,“贞”字随处可见。笔者整理了《周易》古经中含有“贞”字的卦爻辞,并进行了相应分类:(不)可(疾)贞(6见)、(利、元)永贞(7见)、(小、不)利(得)……(之)贞(38见)、(小、安、居)贞(吉)(36见)、贞凶(11见)、贞吝(4见)、贞厉(7见)、贞疾(1见)。经统计,“贞”字共119见,涉及卦爻辞117条,以下3条比较特殊:卦辞出现两个“贞”字:分别为《坤》卦卦辞和《屯》卦九五爻辞,《恒》卦六五爻辞虽然只有一个贞字,却出现吉凶两种判断,因而分类时是将其作为两条处理的,但统计时按照一条计算。“贞”字出现频率之高,足见其重要,如何理解对于具体卦爻辞的解释差别很大。 “贞”字历来主要有两种解读: 一、“正、固、定”义 《乾》卦是《周易》的首卦,“贞”字在卦辞“元亨利贞”(帛书本也写作“元亨利贞”[1](P3013),没有不同)中又是第一次出现。对“元亨利贞”的理解,决定着“贞”字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四德说 《乾卦·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彖传》释“贞”为“正”。《师卦·彖传》明确指出:“贞,正也”。 《乾卦·文言传》:“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文言传》释“贞”为“贞固”,将“元亨利贞”四字做并列关系。此论一出,后代学者继承者甚多,后来学者直接将“正固”合用,影响深远。 唐代孔颖达则融合了《乾卦·文言传》《子夏易传》(笔者注:《四库全书》本所收《子夏易传》不见此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然则今本又出伪托,不但非子夏书,亦并非张弧书矣。流传既久,姑存以备一家云尔。”这一观点为大多数学者认可。但有学者“认为今本《子夏易传》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2]但是孔颖达等引用此书,说明其流传已久。)中的观点,认为“元亨利贞”是“乾之四德”: “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此卦自然令物有此四种使得其所,故谓之四德:言圣人亦当法此卦而行善道,以长万物,物得生存而为“元”也。又当以嘉美之事,会合万物,令使开通而为“亨”也。又当以义协和万物,使物各得其理而为“利”也。又当以贞固干事,使物各得其正而为“贞”也。[3](P1) 唐代李鼎祚亦认为:“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4](P1)唐代史征在此基础上认为“元亨利贞”是天之四德、人之四德,并与五行有关,“元亨利贞”的内容进一步丰富: 若元亨利贞,此四者亦是天之四德也。天以四时之气春生、秋杀、冬寒、夏署,有此四时之义,故名为天也。……若以人事,则元为仁,亨为礼,利为义,贞为信,不言智者,谓此四事因智而用,故《乾凿度》云:水土二行,兼智兼信。[5](P21) 宋代以后的学者继承成了天之四季、人之四德的观点,如宋代胡瑗认为:“故四者在《易》则为元、亨、利、贞,在天则为春、夏、秋、冬,在五常则为仁、义、礼、智。圣人备于乾之下,以极天地之道,而尽人事之理也。”[6](P174)宋代耿南仲认为:“元亨利贞在天为春夏秋冬之时,在人为仁义礼智之性。”[7](P579) “四德”说有传承,“贞”字的理解更是如此,略举数例: 宋代学者如程颐认为:“元专为善大,利主于正固,亨贞之体,各称其事。”[8](P1)朱震认为:“贞者,正也。”[9](P6)杨简认为:“推穷其本始,故曰元;又言其亨通,故曰亨;又言其安利,故曰利;又言其正非邪,故曰贞,总言变化而无穷故曰易。”[10](P7) 清代学者如惠栋认为:“贞,正也。”[1](P3)李光地认为:“贞,正而固也。”[12](P2)以上都解释为“正”或“正固”,没有不同。胡煦认为:“贞,成也、定也、正也,即一元既亨、赋畀已定、各正其性而各成其体也。”《洛诰》曰:“我二人共贞,便是成定之义。”[13](P474)胡煦的解释多了“成、定”的意思,但整体意思基本一致。 (二)占辞说 对“元亨利贞”四德说的理解,从宋代开始有了怀疑。欧阳修首开疑古思潮之先河:“然则四德非《乾》之德,《文言》不为孔子之言矣。”[14](P1122)他认为四德不是“《乾》之德”,《文言传》亦不是孔子所作,但是并没有对“贞”字做出解释。朱熹和欧阳修一样,也否认了四德之说,他提出了“占辞说”,认为“元亨,利贞”是用来判断一卦之吉凶: “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15](P30-31) 朱熹将《周易》性质判断为占卜之书,将“元亨利贞”理解为“断一卦之吉凶”,体现了朱熹独到的眼光。他虽然否定了“四德”说,但是对于“贞”字的理解没有变化,还是“正而固也”。朱熹的观点影响深远,明代来知德、清代陈梦雷等众多学者完全同意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