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犁耕、牛耕的起源和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尹绍亭(1947-),男,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文化遗产、农耕文化研究(昆明 650091)。

原文出处:
中国农史

内容提要:

当代中外学者对木犁的研究,趣旨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一是犁耕的起源,二是牛耕的起源,三是犁具的进化演变。文章回顾学界已有研究,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加以探讨。据此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拓展国际视野,重视对国外成果的分析比较;加强包括农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民族学等学科在内跨学科研究;加强田野调查,积极抢救已经和即将消失的民间活态资料和记忆;建立专题研究的数据库,以利永久保存和利用。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字号:

      木犁是传统农具中的重器。何以称之为重器?首先,木犁是传统土地耕作的主要工具,就农业而言,栽培作物是第一位,其次就是翻耕土壤的犁具了;其次,木犁体量大、形制和结构多样、制作技术复杂,代表了传统农具发展的最高水平;第三,木犁可以人力牵引,而主要使用畜力牵引,牲畜的驯化与利用,使犁耕增加了更多的文化技术内涵。

      由于如此,所以国内外研究木犁者不少,而且历史悠久。当代中外学者对木犁的研究,趣旨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一是犁耕的起源,二是牛耕的起源,三是犁具的进化演变。本文旨在回顾学界已有研究,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加以探讨。

      一、国内外木犁研究概况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了木犁耕作的记载。汉代是我国犁耕技术得到很大改良和推广的重要时期,史书对此多有记述。我国农业历史十分悠久,关于木犁的记载和研究,可谓源远流长。唐代陆龟蒙作的《耒耜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具著作,也是第一篇关于犁的专论,该书图示了江南一带的“江东犁”的结构,并详细介绍了江东犁各个部件的名称、尺寸和功能。此后历代的农书,例如宋代楼璹所著《耕织图》、元代王祯所著《农书》等,均有犁的记述和图谱。今人对犁的研究,更为深入广泛,只要翻阅《农业考古》杂志,即可窥见一斑。重要者如宋兆麟、陈文华、王星光、曹毓英等的研究。

      国外木犁的研究,成果亦十分丰硕。布瑞(中文名白馥兰)所著《中国农业史(上册)》中的“农耕机具及技术”一章,对西方学者的木犁研究多有征引,可资参考。就东亚而言,传统木犁研究用力最多、最勤者应首推日本学者。其老一辈学者如天野元之助先生等,开创了农业和农具田野调查的先河,他们对中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包括木犁在内的农业调查研究报告,是民国时期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①。

      20世纪60年代以后致力于犁的研究的学者有家永泰光,其所著《犁和农耕文化》一书,着眼于整个亚洲,较为详实地介绍论述了西亚诸国、印度、中国、东南亚以及日本的木犁的主要类型和农耕形态。与之相似,另一位日本学者应地利明也专注亚洲犁的研究,著有《亚洲犁的比较形态学》,应地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犁的形态分析比较,将亚洲犁区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和五个系列②。

      日本东海大学渡部武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农史研究,木犁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20世纪90年代,他曾多次组织研究团队与笔者所在单位和四川大学合作,对云南大部分地区和四川西部山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对象为传统农具、农业、畜牧业、食文化、居住空间、民族植物及考古遗迹。其以犁为中心的传统农具的调查成果详见于其专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产工具图录》《西南中国传统生产工具图录》,其与唐立主编的《云南的生活和技术》,以及其与霍巍、唐立主编的《四川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技术》第七章《西南中国的犁和犁耕文化》(东京外国语大学亚洲、非洲言语文化研究所“历史、民俗丛书”,庆友社,1994年4月、1997年2月、2003年3月)等。

      另一位应该提到的犁耕文化的研究专家是日本神奈川大学的河野通明教授,河野教授长年研究日本木犁,足迹遍及日本列岛,并对中国广西和云南进行过实地考察,视野兼及中国、韩国,对东亚木犁的起源和传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日本农耕具史的基础的研究》“日本史研究丛刊4”(日本和泉书院,1994年)是其代表作,《遣唐使引入唐代犁的复原和时期考订》等论文令人耳目一新。

      与渡部和河野教授一样,韩国亦有具备东亚视野的木犁研究专家,老一辈学者有金光彦先生等,年轻学者如郑然鹤博士。郑氏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完成的《韩中农机具比较研究》(韩国民俗院出版,2003年)一书,虽统称农具,其实主要着力于木犁研究,其书收集中韩木犁研究资料之全面、比较研究之深入,令人赞赏。

      二、犁耕起源的两种假说

      关于中国犁耕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不同观点、存在争论的问题。意见主要有两种:本土起源说和域外起源传来说。

      (一)本土起源说

      我国何时发明犁耕,这不仅是农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古代史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犁耕起源问题诸说纷起,莫衷一是,归纳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犁耕始于神农;起源于商代;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从大量史料来看,上述有的说法已经不能成立。如说犁耕始于神农。神农是传说时代的人物,迄今并没有证据说明他所处的时代和具体发明情况,说犁耕是神农的发明,语焉不详。至于说赵过发明牛耕,似为时过晚。当代大量考古资料的发现,尤其是战国秦汉时期铁犁铧的出土,足以否定赵过发明犁耕之说。

      本土起源说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是依据上古文献资料和金石骨镌刻的古文字等的研究,二是利用考古学资料进行的考证。据考古发掘报告所知,在我国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北、内蒙等地三十余处新石器时代中晚时期遗址中,均发现了石制的犁铧,总数量多达百件以上,时代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对于这些石犁铧,有人认为是“石铲”而非“石犁”,但多数考古学者则认为是石犁。认定为石犁的代表性的研究如牟永抗和宋兆麟的研究报告,他们通过对各地出土的石犁标本的考察,将其分为3种类型,并结合民族学资料试图复原各式石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关于时代,1式石犁介于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即大约距今5000年前;2式石犁可早到良渚文化,距今约4000年左右;3式石犁时代不详③。

      迄今为止,虽然中国的考古资料尚缺乏有关犁耕的沟、垄等痕迹资料,然而大量石制犁铧的相继发现,似乎已经能够说明问题。多数中国学者据此认为,我国犁耕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发轫,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到了龙山文化时期已具有鲜明的特征。商周时期,延续前代石犁形制的铜犁也已出现,牛耕的出现也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商周金甲文有牛耕(或马耕)农作方法的记录,从中可见我国原始犁耕产生和发展的大致脉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