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尝试用新方法对介词进行分析,说明介词的语法性质、划分标准、跟动词连词的区别以及某些介词的多种功能。在提出介词研究系统方法的基础上,对介词及其涉及的多种句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对相关介词的替换性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 介词 介词结构 共变 层次切分 替换 《马氏文通》发表以来,许多学者对汉语介词进行过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但是,目前有关介词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方法上实践上看,都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是由于汉语介词跟印欧语介词区别很大,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如汉语介词有许多从动词发展演化而来,有时跟动词的界限不那么清楚),很难照搬西方语言学有关介词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做得还不够,理论方法还不够完善。 在汉语介词研究领域中,有待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问题:现代汉语介词的性质、界定、及其跟动词、连词的区分和界限;介词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介词的语法性质 1.1 介词的功能 按传统的语法观,介词是虚词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引出跟动词反指动作行为或形容词所指性质状态有关的对象、施事、受事、时间、处所、方向、方式、原因、目的、根据、范围等。如: (1)a.新学生对王老师鞠了一个躬。 b.那件毛料上衣被洗衣店熨坏了。 c.李英早把那事忘了。 d.他于1946年8月15日出生。 e.梦妮累坏了,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f.飞机朝东北方向飞去。 可以看出,介词大多是跟后边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一起修饰后边的、或补充前边的谓词性词语。如最后一句,介词“朝”把“东北方向”介绍给动补结构“飞去”。 从语法上看,有些介词短语在表达上是不可缺少的。如(1)a.e.f.句。而有些句子似乎不要介词也可以表达,如“洗衣店熨坏了那件毛料上衣”。但从篇章和语用上看,有时用介词把受事放在句首又是非常必要的。如: 几件衣服都不能穿了,这件夹克领子破了,那件毛料上衣被洗衣店熨坏了。此外,介词结构有时也可以放在体词性词语前当定语。如: (2)a.对于这个电影的意见,我已经谈了很多。 b.我不了解他对我的看法。 1.2 介词的语法特点及其跟动词的区别 介词的语法性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介词是从动词分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有学者称之为“副动词”或“次动词”。由于起源的原因,介词有时跟动词划界不清。要讨论介词的语法性质,首先要弄明白动词的语法功能。 动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几点: Ⅰ 大多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单独充当句子的谓语; Ⅱ 大多可以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可以重叠; Ⅲ 大多可以受“不”或“没”的否定; Ⅳ 及物动词可以带体词或谓词宾语(少数动词必带宾语)。 介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Ⅰ 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更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Ⅱ 有的可以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有的不行;不能重叠; Ⅲ 谓语前的介词结构,前边大多可以出现“不”“没”,但受其否定的不是单个的介词,而是整个介词结构,或是包含介词结构和动词在内的整个偏正词组; Ⅳ 后边必须带体词或谓词宾语,组成介词结构整个地修饰谓词或体词。 对比上述语法特点可以看出,动词介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Ⅰ。请对比: AB 小说在书架上吗?——在你在火车上看书吗?——在(看) 跟不跟着他?——跟跟不跟他说话?——跟(跟他说话) 给我一个电话 给我(给我打电话) 我们的校门朝北他朝校门(他朝校门走过去) A栏的“在、跟、给、朝”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单独做谓语,都是动词;B栏的“在、跟、给、朝”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不能单独做谓语,都是介词。 再对比Ⅱ: AB 给了/过他一把水果刀 给了/过小王理发(给小王理发) 昨天我一直跟着他 跟着他要了一支笔(跟他要了一支笔) 你们比比看你比比他高(你比他高) A栏的“给、跟、比”或可以带“着/了/过”,或可以重叠,都是动词;B栏的“给、跟、比”没有这些功能,都是介词。 再看Ⅲ。动词和介词前边都是可以出现“不”或“没”,二者都有“~不~”形式,如: A B 我不拿他的东西 我不拿领导的话压你 我可没整天对着他我没对他说什么 这个礼物你给不给他?你给不给他理发? 但是,A栏的动词大多可以单独受“不”修饰,B栏的介词不行。如: A B 他的东西我不拿 领导的话我不拿 礼物你给不给? 他理发你给不给? 有的动词也要连带宾语一起受否定词修饰,但介宾组合却不能单独地受否定词修饰。如: AB 你怎么也不替一下我?寄信他都不替我(他都不替我寄信) 我没整天对着他 说这句话我没对他(我没对他说这句话) 从意思上来看,动词前否定词修饰的是动词或动宾组合;而介词前否定词修饰的,是介词结构和动词或动宾结构组成的整个偏正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