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香港的双语现象一直是许多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话题。今年七月一日,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庆贺香港的回归,同时也为了引起人们对香港回归后语言问题的关注,本刊特发表王德春教授关于香港双语现象的讨论文章。 Abstract On July lst,1997,Hongkong will return to China.The present article discusses the language issues of bilingual Hongkong.In theanthor's view,Hongkong will still be a bilingual society after Julylst,1997.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will be official languages,whileChinese will take the first place.Chinese here is defined as thenational common language——Pu Tonghua.In order to have a smoothtransition,Hongkong is doing some preparations such as popularizingand learning Pu Tonghua. 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日益迫近,现在海内外谈香港、议香港,十分热闹。谈论的焦点之一是香港这个双语社会的语言问题。没有香港同胞与大陆同胞之间畅通的言语交际,没有与世界各地共同的相互理解的语言,香港特别行政区就难以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最近十年,我多次去香港讲学、进行学术访问,与香港语言学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深感语言问题对香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不管从语言学理论角度,还是从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角度,或是从语言实践角度都值得研究和讨论。 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殖民者的语言(英语)已成为香港的正式官方语言。进入本世纪70年代,香港民间团体要求中文成为法定语文的运动迅猛开展,因为单一的英语不仅伤害香港居民的民族感情,也给生活带来不便。由于广大爱国居民的反叛,迫使香港政府于1970年成立了“中文研究委员会”;1972年又成立了“中文公事管理局”;1974年通过条例,承认中文具有法定地位,其中第三条确认,中、英文同为官方语文,并宣布中、英文享有同等地位。这是香港居民反对殖民者语言同化政策的胜利,它使祖国语文在殖民统治下取得与英语同等的合法地位,成为官方的正式语言。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香港长期以来就重英文轻中文,70年代以后中文虽然也成为法定语文,但重英轻中的现象没有改变。文本有歧义时仍规定以英文文本为准。重英文轻中文的原因,除港英当局权势之外,还因为英文在商业、贸易、金融等领域广泛流行,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掌握英文的居民有就业、工作等方面的便利。 这是英文与中文相比,重英轻中的情况。现在再来看看这具有法定地位的中文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1987年香港首席按察司委派的“如何在法庭上可以比较广泛地使用中文”专责小组所采纳的原则:“所谓中文,就是香港人惯用的中文,写的是繁体字,说的是广东话。”同年5月,香港署理教育及人力统筹司表示,将来香港的学校会推行母语教学,所指的母语是广东话。以此看来,他们所说的中文,指的是用繁体字书写的,有香港行文特点的书面语和口头说的广东话。香港属我国粤方言地区,居民日常交际使用广东话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普通话没有普及,居民不会讲,甚至听不懂。由于殖民统治长达一个世纪以上,我国50年代开始的推广普通话政策,无法在香港地区实行。不仅如此,我国台湾地区国语的推行办法,以及新加坡推广华语的运动,对香港地区也影响甚微。可以说,在几个主要的华人地区,香港的民族共同语的普及率最低。 与此相应,香港学校的教学语言主要是英语,少量用汉语教学的,用的也是广东话,极少用普通话。这当然也与殖民统治有关。1902年发表的所谓《宝云报告书》说得极其露骨:“使华人接受英语教育后对大英帝国产生好感,及使英语更广泛地传播,那么帝国在中国本土所得到的利益会远远超出这个殖民经费了。”可见英国殖民者不惜重金在香港推行英语教育。直到1935年,《宾迺尼报告书》才建议:“香港教育应改变为着重学生的母语训练,使其母语能力在思想及表达方面都能应付裕如,然后才对于学生在职业上对英文的需要提供训练。”不言而喻,这里的“母语”指的是广东话。这种语文教育导致学生在生活上使用广东话,在职业上使用英语。这种格局延续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小学曾开设“国音”课;英文中学会考时也可选考国语作为半科。但是由于考生逐年减少,于1965年停办。1974年香港政府承认中文具有法定地位后,中学会考时,英文中学和中文中学开始合用同一试卷,并将中文科分立为必修的中国语文科和选修的中国文学科。这里要特别提到,在以英语和广东话为教学语言的总格局下,少数学校坚持用普通话教学。1935年创办的苏浙小学,在办学之初就毅然决定以普通话为教学语言,这在当时的香港教育界不啻是勇敢的革命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