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与句子间的作用力及语法场类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正微 长沙电力学院中文系,长沙,410077

原文出处:
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篇章是一个言语系统。篇章(其意义中心和整体结构)对句子的作用力表现为对词语、句型、句式、句类的选择力和对句子结构的制约力。句子对篇章的反作用力表现在接通结构和意义线索并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施(输出)和理解(输入)都在五大要素综合而成的语法场中进行,但输出和输入时,场中各要素发挥作用的程序及它们的关系是有差别的,分别形成输出场和输入场。输出场和输入场都有规范场和个体场的区别。个体场的“场强”各不相同,但个体场都可以不断接近规范场。

      [关键词]语法场 类型 篇章 句子

      1.篇章及其中的作用力

      “篇章又叫语篇,即成篇的话语,连贯的话语,它由一系列语义上连贯、结构上衔接的句子所组成。”“篇章有大有小,有繁有简,最小最简的篇章莫过于由两个连贯、衔接的句子所组成的简单句群。可以说,简单句群是语篇的最小形式。”〔1〕语篇不论大小、繁简, 都有共同性:那就是都有一个明确的意义中心,这个中心由在一定结构线索基础上形成的逻辑事理线索体现出来。

      输出者(说者、写者)说一番话,写一篇文章之前,先有在其背景知识和独特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说写动机(中心思想),这个动机成为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像磁场中的磁极,制约词语、句型、句式、句类的选择、组织和理解。句子产生后,按照腹稿中的框架连接成线索,形成篇章结构,体现中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两部分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力的强弱决定于输出者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背景知识等要素。

      下面先看这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表现,再探讨它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理解)。

      2.篇章对句子的作用力

      2.1对词语、句型、句式、句类的选择力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叶圣陶《苏州园林》)

      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从意义上看,第一自然段的中心是说鉴赏苏州园林的必要性,从结构上看,要点题并引起全文,也必须突出“苏州园林”,所以没有选用常式句:“……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而是选用了将“苏州园林”提前的被动句句型。

      (2)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a)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b)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c)

      抒情文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在脑海中浮现,必须用语言把它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才能同时流露出浓烈的感情色彩。例(2 )所在的自然段,写父亲送“我”进站、上车的过程,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父爱,为下一段达到高潮作铺垫。例(2)的句a和句c 分别加“忙着”作谓语中心,带动词性宾语,比光说“他照看行李”,“他便又和他们讲价钱”生动感人得多。使我们如见其人,他对照看行李和讲价钱都那么认真,那么至诚又显得有点迂,从中很自然地流露出父爱。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a)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c)

      例(3)是全文的高潮,直接写“背影”。 怎样突出“背影”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句式的选择上也下了功夫。句a 中“看见”的宾语一直到“尚不大难”,句b是插进来的一个发议论的句子。句c也是写“我看见”的情景及反应,但句式变了,语序变了。没有把“我看见”放在前面,而是先描写具体形象,再补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两个短分句紧相连接,一方面,由于前面已描写了“爬上那边月台”时的形象,使这里看见的“背影”是具体的生动的,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突出了“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也就突出了这动人的力量。如果仍然把“我看见”放在前面,“看见”的宾语必然很长,显得拖沓,不利于突出那很快产生的反应。

      (4)a.君恩似海,臣节如山。 b.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

      例(4)a相传是明末兵部尚书洪承畴家门上的对联。就句类来说,是陈述句,赞扬君臣关系的牢不可破。据说,洪降清之后,有人在两联末尾各加一字,成为b。这时,从句类来看,一个是感叹句, 一个是反问句,具有很大的揭露和讽刺的力量。前后两副对联,中心思想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句类,各得其所。后一副对联也可以用陈述句,如:“君恩已似海,臣节不如山”,但那揭露和讽刺的力量就差远了。

      2.2对句子结构的制约力

      由于句子和篇章都是在磁极(中心思想及预设框架)的驱动下,在五大要素交叉制约网络(语法场)中输出的,〔2〕因此, 理解其结构时,也只有张开语法场的网络才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正确反映。如:

      (1)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 (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的讲话)

      “出好人才”,孤立地看,有两种层次:

      

      可是,在上述这个语篇中却只有一种结构,即a。 因为将前后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标准”联系起来看,培养人才的数量对应于“多出人才”,培养人才的质量则对应于“出/好人才”,质量高的人才,可见结构是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