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礼权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
云梦学刊: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 要 本文认为,清代严酷的政治环境和统治政策客观上成为清代学术繁荣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中国语言学的内部发展规律和清代语言学家的实事求是,不凭胸臆的治学作风及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清代语言学繁荣的内因,使得中国古典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重要方面在清代呈现出十分繁荣的发展景观。

      关键词 清代 语言学 繁荣 原因 探讨

      在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代是最令人瞩目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重要方面都呈现出十分繁荣的发展景观,取得许多辉煌的成就。如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这一时期的成就都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典语言学的发展在清代出现繁荣的局面呢?本文试就这其中原因探试一下。

      众所周知,任何现象的出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因与外因,是其内外因相互影响、相互作风的结果。清代出现语言学的繁荣发展局面,亦有其特有的内因与外因的。那么,这内因,这外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清代的政治环境和统治政策是促成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的外因。

      清王朝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文明水准较低的少数民族对文明水准较高级的大汉族的统治,因而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后所遭到的广大汉族民众的强烈反对与激烈的武装抵抗,也就必然不可避免了。虽然满洲统治者的征服事业开始甚是容易,仅用四十天便奠定了北京;但是,越到后来越感到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差不多是用了整整四十年才得以占有全中国,因为清初广大汉族民众的抗清组织遍布全中国,原来对明王朝统治腐败痛恨不已的汉族士大夫阶层和有识之士,在亡国的耻辱中也将仇恨的矛头转向了满清王朝,连文人也参加了抗清组织,如著名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等。为了稳固统治,满清贵族自入关以后,就对广大汉族民众的武装反抗与广大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反抗进行了最残酷的武力镇压与政治迫害。清统治者在最初的四十年统治中,虽然困难重重,但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统治经验。他们逐步认识到用武力制服那帮降将悍卒,没有多大困难。最难缠的则是那一帮汉族“读书人”,尤其是其中的少数有学问有影响力的学者,因为他们是民众的指导人,是统治前途的暗礁。所以,满清政府用全部的力量来对付这个问题,政策也因时因人而变。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曾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把清统治者对汉族知识分子的统治政策概括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顺治元年至十年约十年,是利用政策;第二个时期,自顺治十一二年至康熙十年左右,约十七八年时间,是高压政策;第三个时期,自康熙十一二年以后,是怀柔政策。

      在第一个时期,因为是多尔袞摄政时代,满兵仓卒入关,一切要靠汉人为虎作伥,所以满清统治者一面极力招纳降臣,一面运用明代传来的愚民工具——八股科举,年年闹什么“开科取士”,把那些热衷于富贵的读书人先行绊住。第二个时期,多尔袞死去,顺治帝亲政,政策渐变。那时,除了福建、云南两省尚有问题之外,其余全国大部分都已在其实力控制之下。这时,满清统治者认为早先那帮汉族被“诱奸”过的下等“读书人”已不大用得着了,于是板起了面孔,抓着机会便要给他们点苦头吃。对个人的迫害,如陈名夏、陈之遴、钱谦益、龚鼎孳那帮“贰臣”被遭蹋得淋漓尽致,便是明证;其对全体的打击,如顺治十四年以后连年所起的科场案,把成千上万的八股先生吓得人人打噤。那时,满清统治者最痛恨的是江浙人。因为这地方是人文渊薮,舆论的发纵指示所在,反满洲的精神到处横溢。所以,自“窥江之役”后,满廷借“江南奏销案”名目,大大示威了一番,被牵累者达一万三千余人,缙绅之家无一获免,这是顺治十八年的事。其时,康熙帝已即位,鳌拜一派执政,袭用顺治末年政策,变本加厉。他们除遭蹋那帮下等念书人之外,对于真正知识阶层,还兴许多文字狱加以摧残。最著名的如康熙二年湖州庄氏史案,一时名士如潘力田、吴赤泻等七十多人同时遭难。此外,如孙夏峰于康熙三年被告对簿,顾亭林于康熙七年在济南下狱,黄黎洲被悬购缉捕等等。这类史料,前后四面,若仔细搜集起来,还不知有多少。到第三个时期,值康熙帝亲政后数年,三藩之乱继起,康熙本人的性格本可谓阔达大度,但适值这变乱时代,他不能不有戒心。于是,一变高压政策为怀柔政策。他的怀柔政策分三着实行:第一着是康熙十二年荐举山林隐逸;第二着为康熙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儒。但是,这两着都不十分成功,被收买的都是些二三等的人物,而那些素负众望的大师,一位也网罗不到,反倒引起了许多恶感。第三着是康熙十八年之开明史馆,这一着却是相当的成功。因为许多汉族学者,对于故国文献十分爱恋,他们别的事不肯与满洲人合作,这件事到底不是私众之力所能办到,只得勉强将就了。〔1〕

      总起来看,满洲人在入关之初的三四十年里对汉族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第一个时期由于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的怀旧反满情绪,不肯与满洲人合作,所以大多数人采取回避世事的态度,转而研究学问;第二个时期的高压政策,使学者们不能也不愿过问政治,也决定了他们必须要走埋头学问之路;第三个时期康熙帝的三着,前二者毫无效果,后一着虽很成功,但却正好促进了清代学术的发展,因为这一着使学者们的研究有了很好的条件与凭借。因此,可以说,清代严酷的政治环境和统治政策客观上是清代学术繁荣发展的推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