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对香港语言使用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苏金智 北京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100010

原文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引言

      香港地区使用的语言及方言主要有三种:英语、粤语和普通话。这三者在语言使用中相互影响,作用各不相同。根据官方规定,英语和中文都是官方语言,〔1〕就使用频率而言, 实际上正式场合是英语第一,粤语第二,普通话第三;非正式场合是粤语第一,英语第二,普通话第三。根据1991年社会语言学家的调查,母语为广州话的占88.7%,母语为英语的占2.2%,其他方言占7%,普通话仅占1%; 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占29.4%,普通话占17%,广州话占7.3%。根据对教师、 公务员和办事员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英语被使用的时间占66.8%,广州话占31.82%,普通话占1.3%(Herbert D.Pierson,1994)。从上面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数远远超出普通话和粤语,已经接近三分之一;英语在正式场合中的使用时间占三分之二,具有绝对优势。

      英语在香港具有最高的社会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英国一直把香港当成推广本族语的一个重要基地。 1986 —1987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向设立在海外31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中心派出了1176名教员,其中香港95人,占8%,排名第三。录取学生8300名,占总数55953的14.8%,居第二位(许才德,1990)。(二)港英当局实行不平等的语言政策。英语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教学等领域占据着支配地位,社会语言学家称之为“权力语言”。(三)英语在国际社会中几乎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四)由于(二)和(三)导致英语成为人们事业成功和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人们称之为“成功的语言”(Language of Success)。

      二 英语对香港语言文字应用的渗透

      在海外大力推广英语,这是英国政治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香港从落入英国人手中那一天起,英语就开始对香港的语言文字应用进行全面的渗透。这种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用字用语普遍使用英中文对照,如各种招牌、广告、告示、路标、路牌、门牌、单位名称、商品名称、商品使用说明书等等。地名、人名也有两套。地名和中国人名的英文名称主要根据粤语拼写。

      (二)部分英语人名和其他语词作为香港地名(这里的地名包括街道名称、主要建筑物名称、医院名称、学校名称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名称)。我们对香港通用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出版的《香港街道地方指南》进行了统计:3101个街名中有500 个直接来自英语, 占六分之一弱;1805个大厦名称中有640个受英语影响,占三分之一强;483个中学及大专书院名称中有70个受影响,占七分之一弱;118 个医院及诊所中有41个受影响,占三分之一强;74个公园名称中有12个受影响,占六分之一弱;82个教堂及庙宇中有62个受影响,占四分之三强;352 个公共屋邨中只有1个受影响,占三百五十二分之一;1204 个地方索引中有120个直接受到影响,占十分之一弱。 如果几乎不受影响的公共屋邨不计的话,6869个地名中大约有1446个受影响,约占21%。这些地名使用中文时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

      1.音译,如:京士柏(King's Park),百丽殿(Paladium), 百乐门(Paramount)。完全音译在地名中为数不多,地方索引中有14 个,街道名称中只有1个。

      2.音译加意译, 如:安达臣道(Anderson Rd ), 亚厘毕里(Albert path),雅宾利道(Albany Rd),宴架街(Anchor St), 鸭巴甸街(Aberdeen St)。这种形式为数最多,在地方索引中有39个,街道名称中有430个。

      3.意译,如:新界(New Territories),界限街(Boundary St),圣十字径(Holy Cross Path),救世军街(Salvation Army St)。这种形式在地方索引中有29个,在街道名称中有281个。

      4.两者不相干。使用英文时用英国人取的名字,使用中文时则用当地人自己取的名字,如:香港仔(Aberdeen),金钟(Admiralty),铜罗湾(Causeway Bay),跑马地(Happy Valley), 赤柱(Stanley),飞鹅山(Kowloon Peak)。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 此地是1841年英军登陆之处,英文名直译为“占领街”,中国人不能接受。这种形式在地方索引中有37个,在街道名称中有62个。

      除了上述四种形式外,还有其他两种形式值得注意,一种是只有中文名称,没有英文名称的地名。从《香港街道地方指南》上看,地方索引中有175个,其他地方没有发现。 另一种是一个中文名配有两个英文名。两个英文名一般是一个为英语的意译,另一个为粤语的音译。

      受英语影响的香港中文地名主要特点是:

      1.以英国皇室成员的衔头或名字作为地名。以衔头作为地名的如:英皇大楼(King's House )、 皇后街(Queen

      St )、 太子台(Prince's Terrance)、威尔斯亲王医院(Prince of Wales Hospital)、〔2〕公主道(Princess Margaret Rd)、公爵街(Duke St)、伯爵街(Earl

      St )。 以名字作为地名的如:维多利亚港(VictoriaHarbour)、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 )、 维多利亚公众殓房(Victoria Public Mortuary)、玛丽医院(Queen Mary Hospital)、伊利沙白体育馆(Queen Elizabeth Stadium )、 伊利沙白大厦(Elizabeth House)、伊利沙伯医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伊利莎伯中学(Queen Elizabeth Sch)。 以名字加衔头作为地名的如:域多利皇后街(Queen Victoria St )、 英皇佐治五世学校(KingGeorge V Sch )、 根德公爵夫人儿童医院(Duchess

      of

      KentChildren Hospital)、 菲腊亲王牙科医院(Prince Philip DentalHospita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