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价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俭明,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olves some grammatical problemsin TCSL by means of valence grammatical theory,and thereby illustratesthe following:(1)Valence grammatical theory provides us with a newanalytic angle in the explanation of some grammatical problems in modernChinese.(2)Valence grammatical theory is helpful in broadening ourresearch work and in the explanation of some grammatical problems thatare not so easy to be explained by other theories.(3)Valence grammaticaltheory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grammar.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at,in order to improve theefficienc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language teachersmust learn some grammatical theories.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宜大讲语法,更不能大讲语法理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这不等于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可以不关心语法,可以不学习语法理论。事实告诉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懂得语法,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法理论,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举例来说,语言构造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法是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绝对不能在课堂上给外国学生大谈语言构造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法,但是老师自己如果具有一些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就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较好地分析说明一些外国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言现象。请看下面三个例句:

      (1)衣服晾干了。

      (2)坑儿挖浅了。

      (3)头发剪短了。

      这三个例句从格式上看,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了”,但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却并不相同。例(1)的意思是,洗了的衣服需要晾干,通过晾晒,达到了晾干的目的。我们不妨把这种意思概括为(A)“预期目的的实现”。例(2)的意思是,坑儿挖得过于浅了,不合预期的要求。我们不妨把这种意思概括为(B)“预期目的的偏离”。例(3)则有岐义,既可表示(A)“预期目的的实现”——头发长了,需要剪短,理发后达到了头发剪短的目的;也可以表示(B)“预期目的的偏离”——头发剪得过于短了。下面是类似例(1)的句子:

      (甲)杯子洗干净了。

      衣服熨平了。

      队伍排齐了。

      关系理顺了。

      菜刀磨快了。

      以上各例具体意思各不相同,但都表示预期目的的实现,即都表示(A)意。下面是类似例(2)的句子:

      (乙)衣服买贵了。

      雨鞋买大了。

      西墙垒矮了。

      木板刨厚了。

      照片放小了。

      以上各例具体意思各不相同,但都表示预期目的的偏离,即都表示(B)意。下面是类似例(3)的句子:

      (丙)坑儿挖深了。

      照片放大了。

      衣服染红了。

      马路修宽了。

      绳子接长了。

      以上各例具体意思各不相同,但都既能表示预期目的的实现,也能表示预期目的的偏离,即既能表示(A)意,也能表示(B)意。上述语言现象,外国学生肯定会感到迷惑不解,他们很自然地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句子格式相同,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了”,为什么在意义表达上会不一样?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如果没有句法构造层次性的观念和层次分析的知识,将很难回答外国学生提出的上述问题;相反,如果他有句法构造层次性的观念和层次分析的知识,就比较容易解释清楚上面所提出的问题。那就是这些表面看来相同的句子之所以会表示不同的意义,原因就在于内部词语组合情况不同。只要对例(1)—(3)分别稍作层次分析,它们的不同就可以显出来,请看:

       表示A义表示B义

      (1)衣服 晾干了(2)坑儿 挖浅了

       —— ————— ———

       —— —— ——

       — — — —

      (3)头发 剪短了 头发 剪短了

       —— ————— ———

      —— —— ——

      — — — —

      很明显,当表示A义时,动词和形容词先组合成述补结构,然后那个“动词+形容词”的述补结构再与“了”组合;当表示B义时,则形容词和后面的“了”先进行组合,然后“形容词+了”作前面动词的补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