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为了某种需要(如设计专名、制作标题、撰写广告等),组合式的偏正短语“V+O+的+N”[1](以下简称NP[,1])必须或最好转换成另一种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这种转换后的短语的特点是:不改变原义或基本保留原义、不带“的”(之)字、各组成要素紧密相连、是一种粘合式的偏正短语(以下简称NP[,2])[2]。如: NP[,1] NP[,2] 裁纸的刀→ 裁纸刀 订报刊的日期→ 订报刊日期 迎圣诞(节)的晚会 → 迎圣诞(节)晚会 缺乏碘的病 → 碘缺乏病 装运垃圾的车→ 垃圾装运车 修理照相机的技术→ 照相机修理技术 从结构形式上看,NP[,2]有两大基本类型:Ⅰ.V+O+N;Ⅱ.O+V+N。上文前三例的NP[,2]属Ⅰ类,后三例的NP[,2]属Ⅱ类。Ⅰ、Ⅱ分别还有一些变体形式,这里先不谈,下文再讨论。同样是“V+O+的+N”的名词性短词(NP[,1]),在转换成NP[,2]时,有的采用Ⅰ式,有的采用Ⅱ式,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选择?有什么规律可循?一句话,NP[,1]转换为NP[,2]的规则和方法是什么?本文拟回答这个问题。 一 1.1 我们发现,在NP[,1]转化为NP[,2]时,NP[,2]取Ⅰ、Ⅱ里的哪一种,首先取决于NP[,1]里的"V"的音节数的多少。[3]下面是与"V"的音节数有密切关系的基本转换规则。 (一)当"NP[,1]"里的"V"为单音节时(以下记作V[,单]),NP[,2]取Ⅰ式,即"V+O+N"的形式。可细分为几种情况: (1)"O"为单音(以下记作O[,单])时,转换式为【Ⅰ[,a]】V[,单]+O[,单]+的+N→V[,单]+O[,单]+N。 裁纸的刀→ 裁纸刀·纸裁刀 排风的扇→ 排风扇·风排扇 记分的表→ 记分表·分记表 寄信的人→ 寄信人·信寄人 售书的时间 → 售书时间 ·书售时间 种花的工人 → 种花工人 ·花种工人 “V+O结构的离合动词(双音节)+名词”组成的NP[,2]也可看作是符合Ⅰ[,a]这一规则的。如: 发音的人→ 发音人 消毒的针→ 消毒针 防腐的油→ 防腐油 挂号的窗口 → 挂号窗口 防毒的面具 → 防毒面具 这一类转换后的固定短语(“消毒针”等)的结构形式实际是V(VO)+N,虽然也可看作V+O+N的形式,但二者并不完全一样。 有些比较凝固的偏正短语的构成似乎与规则Ⅰ[,a]不合。例如“麦收季节”,如果按照规则Ⅰ[,a],应该说“·收麦季节”,然而作为固定短语,一般只有“麦收季节”,而无“收麦季节”的说法。这是因为汉语普通话里有“麦收”这个词,而无“收麦”这个词。“麦收季节”是由“麦收(+的)+季节”构成的,而不是由“收+麦+的+季节”转换来的。[4]与“麦收季节”情况相似的短语还有“体检费(用)”、“皮试时间”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有一个结构为"OV"的动词(V)表示"V+O"的语义,那么含有这个"V+O"的“V+O+的+N”结构也就让位给了“V(OV)+的+N”了,转换成NP[,2]时采用"V(OV)+N"的形式,而不是用"V+O+N"的形式。"V(OV)+N"的形式与NP[,2]的Ⅱ式表面上相似,但实际上不是一码事——它们的来源不一样,前者的结构形式是"V+N",而后者是"O+V+N"。 (2)"O"为双音节时(以下记为O[,双]),转换式为【Ⅰ[,b]】V[,单]+O[,双]+的+N→ V[,单]+O[,双]+N。 订报刊的日期→订报刊日期 ·报刊订日期 配眼镜的费用→配眼镜费用 ·眼镜配费用 接客人的专车→接客人专车 ·客人接专车 腌茄子的步骤→腌茄子步骤 ·茄子腌步骤 (3)"O"为多音节时(以下记为O[,多]),转换式为【Ⅰ [,c]】V[,单]+O[,多]+的+N→V[,单]+O[,多]+N。
(二)当NP[,1]里的"V"为双音节时,"NP[,2]"则取Ⅱ式,即"O+V+N"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O"为单音节时,转换式为【Ⅱ[,a]】V[,双]+O[,单]+的+N→O[,单]+V[,双]+N。 缺乏碘的病→ 碘缺乏病·缺乏碘病 供应电的网络 → 电供应网络 ·供应电网络 处理水的系统 → 水处理系统 ·处理水系统 加工奶的时间 → 奶加工时间 ·加工奶时间 (2)"O"为双音节时,转换式为【Ⅱ[,b]】V[,双]+O[,双]+的+N→O[,双]+V[,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