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和汉语在历史上关系密切,两者在语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细细比较,壮语语法仍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和规律,有待于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探讨,广泛的争鸣,以求得出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结论。汉语语法的研究之所以在语言学界取得突出的成就,形成自己一套科学的体系,确立具有建树的诸多学派,就是因为汉语学界在历史上多次开展语法大讨论,深入持久地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结果。如50年代初期的汉语词类问题讨论和主语、宾语问题的讨论,50年代后期的汉语复句、单句问题的讨论以及80年代初期的汉语析句法问题的讨论,都有力地推动了汉语语法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之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清楚。壮语语法学界应该学习和借鉴汉语语法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把汉语语法学的一些方法和理论运用于壮语语法实际,实行拿来主义,从而确切地找出壮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以便科学地建立壮语语法的体系。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壮语学界步履维艰,很难发起像汉语学界那样规模宏大的语法大讨论,迟迟摆不开争鸣的架势。这样,就难免使壮语学中一些分歧的、模糊的、欠妥的语法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于人们对壮语语法问题的看法陈陈相因,人云亦云,而创见性的观点不是很多。这样的学术环境对壮语语法科学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与拥有一千多万操壮语的壮族人口以及与日益发展的壮文推行形势极不相称。因此,我们就此机会,提出一些值得商榷的壮语语法问题,以开拓壮语语法研究的新视野,逐步把壮语语法研究引上百家争鸣的繁荣之路。 一、关于“形容词+施事名词”的结构关系问题 在壮语中,一些表示味觉、嗅觉、色觉以及沾染性的形容词可以带相应的名词,构成“形容词+名词”的格式。对这种格式的句法关系,曾有过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谓补关系,即前边的形容词是谓词,后边的名词是补语;另一种认为是偏正关系,即前边的形容词是中心词,后边的名词是修饰成分。例如下面的一个句子: Baihrog rang va. 外边香 花 第一种看法将此句分析为: Baihrog rang〈va〉. 主语 谓语 补语 直译为:外边像花一样香。 第二种看法将此句分析为: Baihrog rang (va). 主语中心词 定语 直译为:外边花的香。 这样分析显然丢失了谓语,使句子处于一种残缺的状态。 两家之说,自有其理,从“百家争鸣”的方针出发,当无可非议。 作者自幼操壮语北部方言,对本方言类似的格式却有另一种语感,觉得“形容+名词”的格式更近乎于动宾关系:即格式中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句子中的谓语。这个谓语是从性质或状态方面对前边的主语加以描述的,明显有表明主语“怎么样”的意思;而其后边的名词则形容词所关涉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是其后边的名词所标志的事物造成的。例如:Baihrog rang va一句中,形容词rang作谓语,它从气味方面对前边的主语Baihrog加以描述,表明主语Baihrog 有香味;而其后边的名词va 则是形容词rang所关涉的对象,也就是说rang 的气味是va传出的。又如: Naj mwngz ndaem danq. 脸你黑炭 (你的脸被炭弄黑了。) 此句中的ndaem 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作谓语,它从颜色方面对前边的主语naj mwngz 加以描述,表明主语naj mwngz 沾有黑的颜色,而这种黑颜色是形容词ndaem 后边的名词danq造成的。可见,这样的名词已经处于施事者的地位,与“谓语+施事宾语”的格式,如okraemx (出水)、dak ndit (晒太阳)中的施事宾语raemx、ndit 等名词相类似,因此,这样的名词应看作施事宾语。由是观之,上述的rang va、 mdaem danq等格式实际上就是“形容词+施事宾语”的格式,它们的结构关系是动宾关系。类似的例子还有: ①Giz neix haeu haex. 里 臭 屎 (这里有屎的臭味。) 此句中的haeu 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后的haex 是haeu气味的发出者,故作施事宾语。 ②Laeng de hom noh gaeq. 家他 香 肉 鸡 (他家散发出鸡肉的香味。) 此句中的hom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后的noh gaeq 是hom发味的发出者,故作施事宾语。 ③Aen heng neix sing bya. 个 砧板 这 腥鱼 (这个砧板有鱼腥味。) 此句中的sing 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后的bya 是sing气味的发出者,故作施事宾语。 ④Fwngz mwngz nding lwed. 手你 红血 (你的手沾血。) 此句中nding是形容词,在句中作谓语,其所表示的颜色是lwed染成的,故lwed一词在其后边作施事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