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处置式的表现形式及其底蕴

作 者:
杜敏 

作者简介:
杜敏,女,1966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讲师,文学硕士。

原文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早期处置式有多种表现形式,虽较中晚期结构简单,表义狭隘,但这和隋唐以前汉语表达体系密切相关。它的出现,合乎区分歧义,传递较大交际值的语用目的。这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也是唐代以后大量产生处置式的契机。

      关键词 处置式 语用 交际值 信息核心

      处置式作为一陈述历史句式的名称,首见于王力先生《中国现代语法》一书。他说:“凡用助动词将目的位提到叙述词的前面,以表示一种处置者,叫做处置式。”[1]此界定较之陈承泽、黎锦熙等学者的简略论述深入一步,[2]又不同于吕叔湘“把”字句的称谓[3]。它关涉句子结构又联系语法意义,且能总括此句式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共同特点,故我们用“处置式”这一名称称呼现代汉语“把”字句在隋唐以前即早期的历史形式。若从语义及语用角度考察,处置式它表示一种施受关系,[4]一种对介词后宾语的处置,使之出现一种情况和结果;它使用起来,可使句子传递较大的交际值,也可区分句子歧义。

      一、早期处置式语法描写

      “以”字作为早期处置式的语法标志,得到语法史界的初步首肯,但详细描写颇少,更乏语义上的区分。我们认为,从西周到唐初这一阶段的处置式,是施受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虽然其结构大同小异,但产生年代先后有别,且语义有差异。总结有以下几种表义类别:

      ⒈处置 (告、示)表示这种意义的处置式,产生年代较早,从西周至魏晋以后皆有使用。主要形式为:N施+以+N受1+V+(于)+N受2。其中N受1多指有定事物,属已知信息,可由代词、名词、名词性词组充任,也可省略。动词V是表示施受关系的告、示、言、嘱等。N受2常表示处置后动作的方向,由名词、代词充任。介词“于”本来职能在于引出N受2即间接受事者,但处置(告、示)这一类句式的动词后都要求带上动作发生后涉及的人物,所以“于”的作用并不显其重要,常可省略。例如:

      (1)从以攸卫牧告于王。(攸从鼎)

      (2)卫以邦君厉告于井伯、伯邑父、定伯、琼伯、伯俗文。(五年卫鼎)

      (3)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诗·南关序》)

      (4)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礼记·檀公上》)

      (5)伯楚以吕郤之谋告公。(《国语·晋语四》)

      (6)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7)举以东都之意告之。(《裴启语林》)

      (8)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世说新语·言语》)隋唐时,“将”、“把”开始从语法上取代“以”的功能,它们同时并用。如:

      (9)思彦以状闻,敕付史官,时义差之。(唐 刘肃《大唐新语》)

      (10)朕今此行,皆为苍生祈福,更无私情,宜将玉牒示百寮。(《大唐新语》)

      ⒉处置(给) 这类处置式产生于春秋时代,沿用至魏晋以后。其结构与“处置(告、示)”相差不大,只是表处置的动词V常为:让、给、与、赐、遗、授、还、寄、献、奉等。如:

      (11)以其田与祈奚。(《左传·成公八年》)

      (12)舜以天下让善卷。(《庄子·让王》)

      (13)乃以雌剑献君,留其雄者。(曹丕《列异传》)

      (14)即以一掬土施佛。(晋 释法显《佛国记》)

      这种“处置(给)”的句子,发展到南北朝出现新的变化,即“将”、“把”渐可替代介词“以”的作用。隋代以后,这种并用情况常可见到。

      (15)将此女与彼摩那婆。(隋阇那崛多《佛本经行集》)

      (16)我将马王与圣子乘。(《佛本经行集》2)

      (17)莫将天女与沙门。(《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18)应把清风遗子孙。(方干《李侍御上虞别业》)

      (19)莫把壶中秘诀,轻传尘里游人。(李中《寄杨先生》)

      ⒊处置(比、作) 这种句式产生于魏晋以后。意思是把N受1比作(当作)N受2一样。它一出现,就有“以”、“将”、“把”同时作语法标志的情况。如:

      (20)有以桓谦比殷仲文。(《世说新语》)

      (21)爱将莺作友,怜傍鈚为屏。(王德《春词》)

      (22)将人当桃李,遍将衰草同。(徐堪《班去赵姬升》)

      (23)将世比于花,红颜岂长保。(《全唐诗·塞山诗》)

      (24)行人南北尽歌谣,莫把尧舜比今朝。(《敦煌曲子词集·望远行》)

      (25)若把君书比仲将。(顾况《萧郸草书歌》)

      (26)莫将边地比京都。(王缙《九日作》)

      ⒋处置(到) 这类句子,学者们关注较多,但把它和前几类处置式从语义上区分开来的少,对其产生年代也有争议。梅祖麟认为此句式产生于汉代,并从《史记》中找出少数例证。[5]陈初生认为它在西周就已使用,并举出两例证:“俗(欲)女弗以乃辟于艰。”(毛公鼎,三代,4.27)“弗以我车于艰。”(不簋三代,94.8)我们认为这类处置式从处置概念一产生就开始使用,只是使用范围极不广泛。这和当时整个汉语表达体系相关。汉以后,伴随动词系统的发展,动补结构开始慢慢凝固,它的应用逐渐多起来。唐以后,出现了“将”、“把”与“以”并用的情形。并且,这类句式的广泛应用,对形成更多的处置式有重要的类化作用。这种作用和其他语言因素一同使处置于唐代数量骤增。也唯其如此,许多学者误以为处置式产生于唐代。如王力在《汉语史稿》就认为:“处置式的产生大约在第七到第八世纪之间。”事实说明这是不符合语言真实发展史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