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元音》与《元韵谱》

——论《五方元音》音系的性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北师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五方元音》是尧山樊腾凤编撰的一部韵书,书成于清顺治十一年与康熙三年之间,即公元1654-1664年(参见龙庄伟《略说〈五方元音〉》)。《元韵谱》是内丘乔中和撰写的一部音韵学著作。现存的《元韵谱》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刻于明万历年间,只有韵图;一种刻于清康熙年间,除韵图外,还有韵书。

      半个世纪以前,赵荫棠就指出樊腾凤十二韵的来源,是沿乔中和十二括而来(参见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笔者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参见龙庄伟《略说〈五方元音〉》)。学术界对《五方元音》音系的性质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通过《五方元音》与《元韵谱》关系问题的分析,来进一步探求《五方元音》音系的性质。

      一、《元韵谱》的特点

      《元韵谱》的两种本子,韵图及释目都是一样的。从这些内容可以观察出《元韵谱》的特点。

      《元韵谱》的编撰,不泥故辙。乔中和及其朋友崔玄洲的《元韵谱序》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崔乔二人万历戊申年(1608)在一起讨论了韵学问题,崔氏认为刘鉴的《切韵指南》“支离复乱”;乔氏觉得邵雍的《声音倡和图》“用力精苦”,“而未免牵合”;司马温公的《切韵指掌图》虽“夺造化之巧”,“亦不无复且略”;兰茂的《韵略易通》“缺略者如故,且注入声之有无正相误”。总而言之,诸家音韵均“未备天地之完音”,同乔、崔二人所习用的语音不和。这次讨论后,崔氏潜心思维数月,认为应分十二韵,乔氏编成一册《五声韵稿》,分韵也为十二。乔、崔二人数数面相讨论,互为诠定,到辛亥年(1611)暮冬乃成《元韵谱》。从讨论到稿成,反复修改了十二次,“上下千余日,其梦醒也于斯,其哀喜也于斯,始而苦,既而甘,终而忘不知其然而然”,“或时而畏讥,或时而虑竭”(乔中和《元韵谱》)。从这些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乔中和确定《元韵谱》的音系框架费了多么大的气力。

      从乔中和、崔玄洲二人序中所述的《元韵谱》编撰过程来看,他们没有遵循传统等韵的框架,而是另辟蹊径,自己依据时音来编定韵谱。虽然乔氏用象数律吕为《元韵谱》语音系统蒙上了一层面纱,但我们仍能看出其鲜活的时代面孔。

      此书分声母为19类,按韵母的四呼,又分为柔律、柔吕、刚律、刚吕四类,介音的差异由声母表示出来。其声母如下:

      柔律 合之开呼

      帮滂门端退浓雷钻存损中揣谁戎翁怀光孔外

      柔吕 合之合呼

      帮非微冬彤纫伦遵从雪追穿顺闰喻训倦群元

      刚律 开之开呼

      帮滂门德透能来臧仓三臻产沙仍恩寒庚慨愕

      刚吕 开之合呼

      并皮明定剔泥林精清心知彻审日影晓见奇疑

      这19类按四呼共有76个声介合母,其中“帮”出现3次,“滂”出现2次,“门”出现2次,即有4个声介合母是重复出现(乔氏称之为蒙音),实际只有72母。它把“滂”母和“非”母列为一类,“门”母和“微”母列为一类,按音位归纳,这72个声介合母应为21个声母。

      《元韵谱》的韵母共分十二括,即十二韵部:

      

      这后6括的韵目字全是中古入声字。用入声字作韵目统摄本韵部里的阴声韵字和中古入声字,这种作法在韵书韵图中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说明乔氏不为传统韵图所束缚,另一方面也明明白白地表示,他的语音中,中古入声字已经与阴声字韵母相同,入声韵尾已经消失。

      《元韵谱》的声调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5类。乔中和的语音系统中,中古入声韵字在韵母结构上与阴声韵字无别,入声调位就现有的材料看,我们认为也已经消失。崔玄洲的序里说“字有五声,如天之有五行,地之有五方,人之有五常”,《元韵谱》列出入声,大概是牵合传统,附会五行,实际语言中入声已不复存在(参见龙庄伟《论〈五方元音〉的入声》)。

      从总体上说,《元韵谱》的编撰不受传统等韵的束缚,作者根据自己的语音感觉,归纳出反映实际语音的声母系统和韵母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真实的语音材料。但由于作者牵合象数律吕,力图以声韵系统来体现天地定数,《元韵谱》中也有些牵强附会的毛病,“有粗音而无细音者,彼即以粗音当细音;有古音而无今音者,彼即以古音填今音之位”,(见赵荫棠《等韵源流》)韵图不完全反映语音实际。如果剔除受阴阳术数影响的内容,《元韵谱》音系仍是一个活生生的官话方言音系。

      二、《五方元音》对《元韵谱》的承袭

      《五方元音》受《元韵谱》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语音系统。我们从声韵调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声韵调系统中,除声母有细微的差别外,韵部和声调几乎完全一样。这种相同不是偶然的,樊腾凤在编撰《五方元音》时参考过《元韵谱》,他在《五方元音·十二韵释·五声释》中盛赞“乔氏《韵谱》,实发所未发”,《五方元音》中的《十二韵释》照抄了《元韵谱》里《十二括释》、《五声释》两则的许多内容。由于樊腾凤的自叙里有“因按《韵略》一书引而伸之,法虽浅陋,理近精详。但从前老本,韵拘二十,重略多弊;声止有四,错乱无门;且母失次序,韵少经纬。余不辞僭窃,妄行删补,于韵之重迭者裁之,减二十为十二……”这样一段话,导致研究《五方元音》的学者常常从《五方元音》跟《韵略易通》的关系上去思考问题,而忽略了它承袭《元韵谱》的事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