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就说过:“文学上段落篇章的研究,也不外乎引导学者去发现‘怎样’并‘为什么’,把许多句子结合成群,各群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因而发现对于模范的读物,要怎样效法才算有价值;这也是研究上很自然的趋势。”(《新著国语文法》)黎先生这段话已初步具有句群思想。六十年代初,他在《汉语语法教材》中明确指出,“句群是介乎复式句和段落之间的一种语言单位”,可惜未引起多大反响。 吕叔湘先生则认为“一般讲语法只讲到句子为止,篇章段落的分析是作文法的范围。事实上,句和句之间的联系,段和段之间的联系,往往也应用语法手段(主要是虚词),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手段,如偶句、排句、问答等等;还常常只依靠意义上的连贯,没有形式标志。因此,篇章段落的分析方法和句子内部的分析方法有较大的差别,语法分析基本上到句子为止,还是有理由的”(参见《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时过不久,1980年《中学语文教学》从九月起组织了几次关于句群问题的讨论。1981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通过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增补了“语段”(即句群)的内容。这以后,句群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涌现出上百篇论文,并出版了《语段知识》(郝长留,1983)、《句群》(田小琳,1984)、《句群初探》(曹政,1984)、《句组分析》(高更生,1986)及《句群和句群教学论文集》(田小琳编,1987)等句群研究的专著,不少语法著作、汉语教材也把句群列入教学和研究的范围。句群研究的兴起是有因可寻的。 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国外出现了一门新的语言学——篇章语言学,它的任务是“要获得和建立篇章及这种范围的内容和形式单位的语法范畴的系统。”语法研究领域展开了“句子的实际切分”问题的讨论,大家认识到句子的实际切分要根据一定的上下文或其他语言环境切分出句子的主题和述题,这就要语言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整段言辞的分析,特别是句子最典型的上下文“句群”上来。写作教学中“模式段落”教学法也对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发展已不满足于孤立的句子分析,而需要话语语法提供自然语言的完整材料。这些新学说一经传入我国,很快引起不少语言学者的兴趣。而在语文教学和语言运用中,“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等错误常常出现在句群之中,“因此,为了实用,不少人认为讲语法不宜绝对限制在一个句子为止”(张志公《介绍〈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综观十多年来的句群研究情况,笔者以为主要可以规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句群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1.1句群的地位。句群是不是汉语的一级语法单位?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句群同语素一样,都处于边缘地带,因而我们承认语素是语法单位,就不可撇下句群不管;句群和复句语法手段基本一致,都有显、隐性手段,都表达一个相对复杂的中心意思,区别不大。既然承认复句是一级语法单位,顺理成章,也可把句群看作一级语法单位,句子的分析不能脱离句群,独词句等必须在句群或更大的语境中才能取得成“句”的资格。所以说,句群是一级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1.2句群的定义。迄今为止,句群都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黎锦熙、刘世儒两先生认为“句群是介乎复式句和段落之间的一种语言单位”,“各句子间的联系是一种断续——接续的性质。”张寿康先生认为“群句(即句群)是由句子组成的,它不仅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要表达一个意义中心”,且“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联系性、层次性。”现行中学课本则简单地概括为“前后连贯、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的一组句子。”黄廖本《现代汉语》的定义是“句群也叫句组成语段,它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有明晰的中心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我们认为,这是十多年来关于句群性质讨论的结晶,它既反映了句群的称说、句群大于句子、句群内部是有机地衔接连贯的、意义上有密切的联系,是动态的交际单位等内容,又充分地揭示了句群的性质和特点。 1.3句群的性质或特点。黎泽渝继承和发扬了其父黎锦熙先生的观点,把句群的性质概括为:a、句群属于逻辑、语法范畴,具有“断续和接续的性质”。所谓“断续性”是指组成句群的每个成员在句法结构上都是能独立运用的句子,各自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并有隔离性语音停顿。所谓“断续性”是指组成句群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在形式上,各句有时有语言标志,这种语言标志是多种多样的。b、“句群是介乎复式句和段落之间的一种语言单位。”前者得到语言学界的认同,后者则过于片面而遭否定。 郝长留先生在《语段知识》中则把句群的基本性质概括为四点:a、意义的向心性,即句群里每一个句子的意思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b、思维的条理性,句群里的句子顺序不是胡乱拼凑的,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性的;c、语气的连贯性,一个句群的几句话之间语气贯通;d、语调的和谐性,句群里句与句在音色、音量、音高、音长诸方面有规律地交替出现造成自然的节奏美。笔者以为,这几点全面而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