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时代的语言学研究

——从《语言文字应用》看近年语言学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卫志强 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何元建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系

原文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本世纪50年代以来,语言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由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立转为由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的对立。在语言研究的方法上总的趋势是:(1)由语言结构的描写转向对语言本质及语言结构规律的解释;(2)由语言的静态研究转向语言生成和理解的动态研究;(3)由语言的理论研究逐步转向语言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语言学研究总的特点是:不管哪一种方法论或哪一种方法都已摈弃单一学科研究的路子,努力从毗邻学科中汲取有用的理论、方法和成果。跨学科研究是当代语言学发展的总趋势。五年来《语言文字应用》从编辑思想到具体发表的各类文章都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上述总的趋势,从而推动了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科学的发展。

      一

      《语言文字应用》创刊已五年,这是我们每期都要仔细阅读的重要语文刊物之一。原因有二:其一,《语言文字应用》的前任主编龚千炎和当任主编于根元都是本文作者之一卫志强的多年同事和老友。卫这些年也曾主编一份以评介国外语言学最新理论、方法和成果为主要宗旨的刊物。评介国外语言学最新理论和方法要密切联系国内语言学研究的实际,为国内的语言学研究服务,因此,卫非常关心《语言文字应用》的编辑思想、组稿方向和发表的重要文章。其二,本文作者之一何元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后赴英国学习,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现在香港中文大学执教。何近些年一直致力于运用国外语言学的某种理论和方法来描写和解释汉语各种现象,何并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国内语言学前辈和同行的评判,为此,就得非常关心国内语言学研究的进展和新成果。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识之士一直关心中国语言学与国际语言学的接轨问题。这接轨其实是双向的:一方面,我们在研究工作中要努力吸取国外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同时,我们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汉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应使海外学者了解。五年来,《语言文字应用》促进了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并在海内外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

      二

      本世纪以来,尤其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学科之发展呈现两大趋势:学科的不断分化和学科的不断组合。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科技成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专业分支越来越多。在学科不断分化的同时,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在加强。在分化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组合,形成新的学科。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分化和组合的结合点上,新兴学科在不断产生,陈旧的学科在逐步消亡。现代科学发展的上述趋势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拓宽和提高。科学实践已经证明,许多研究对象,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抑或社会科学领域的,仅依靠某一或少数几个学科的研究,很难取得成效。

      语言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在这世纪之交,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科学发展总趋势的洪流之中。当代语言学正处于重要的变革时期。自50年代乔姆斯基兴起一场“语言学革命”以来,在语言研究的方法论上逐渐形成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流派。在语言研究的方法上,总的趋向是:1.由语言结构的描写转向对语言本质及语言结构规律的解释;2.由语言的静态研究转向语言生成和理解的动态研究;3.由语言的理论研究逐步转向语言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一个总的特点是:不管哪一种方法论或哪一种研究方法都已摈弃单一学科的研究,致力于从毗邻学科中汲取有用的理论、方法和成果。跨学科研究是当代语言学发展的总趋势。《语言文字应用》的创刊正是为了适应语言学发展的总趋势。五年来,《语言文字应用》从编辑思想到具体发表的各类文章都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上述总的趋势,从而推动了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科学的发展。

      三

      本世纪语言学发展的重大事件之一是由30年代结构主义的一统天下发展为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立;50年代后,又逐步形成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的对立(也有人称之为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形式主义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为主体;功能主义以博林格(D.Bolinger)、格林柏格(J.Greenberg)、韩礼德(M.A.K.Halliday)等人的理论为代表。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们对实际话语的抽象知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这种抽象知识,或称人类的普遍语言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话语。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不应仅对话语作某种描写和分类,更要提出理论假说,对人类认知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这种人类特有的语言能力表现为,人们能够理解以前没有听到过的句子,能够说出别人以前没有说过的句子,能够辨别有歧义的句子和语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以及儿童在两三年内不必经过专门的训练就能学会某种语言。乔姆斯基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能力天赋说”。他认为,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能力,是因为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普遍语法”,以这部“普遍语法”为形式特征的人类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属于人类生物遗传特征。[①]例如:

      a.他昨天买了三斤苹果。

      b.# 苹果斤三了买昨天他。

      每一个正常的操汉语者都能判断a句是正确的,b句是错误的。徐烈炯解释乔姆斯基理论时指出,所谓“语法”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指语言的声音系统、结构层次和排列等的规律;二是指人们对这些规律研究的结果。我们不妨分别称为“语法1”和“语法2”。上文a句和b句的区别可以通过语法2来表述,但是,组成a句的规律必然寓于语法1中。徐说,并非每一个人都掌握语法2,但每一个人都掌握语法1,即使文盲也能分辨a句和b句的正误,虽然他们说不出汉语中结构和词序的规律。[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