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文明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语文建设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搞语言文明建设,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语言文明。

      一、什么是语言文明

      语言文明,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文明,或关于语言的文明。这个概念有两点:其一,它指的是一种文明,其二,这种文明是语言的或关于语言的。

      “文明”一词我国古代就已出现。《易经·乾·文言》中就有“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用以表示社会的进步状态。在西方,“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tas”,意指有组织的、有秩序的,也是表示社会的进步状态。后世,“文明”逐渐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它与野蛮和蒙昧相对立。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文明应该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生活领域所创造的先进成果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所达到的进步状态。就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语言文明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明语言或文明言语及礼貌语言。语言文明不仅是人类所取得的一种进步成就,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语言文明中包含了一种对于人类语言文字生活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判断。因此,文明语言或文明言语、礼貌语言,毫无疑问是语言文明的组成部分。不文明的语言或言语,如脏话、粗话、假话,自然也不能算作语言文明的成分。

      此外,“文明”常常和“文化”通用。因此,有必要澄清“语言文明”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别。“语言文明”不等同于“语言文化”。正如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所说:“文化”一词有时和“文明”混用,我们最好把它们区分一下,“文明”一词不妨用来专指较进步的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方面。[(1)]因此,语言文明也应该是指语言文化中的积极的、健康的、进步的成分。“他妈的”“土老冒儿”等脏话,以及其他粗话、黑话、隐语等不健康的言语,可以说是汉语文化中不良的一个方面,但不能说是汉语语言文明的一个方面。正确区分上述概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语言文明的认识。

      二、语言文明的特点

      语言文明既有人类文明的共性,也有区别于人类其他文明的特点。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语言性。语言文明是人类在语言或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成就,而不是在其他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成就。因此,可以说语言性是语言文明的首要特点。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体系中的积极、健康、有效的成分是语言文明的组成部分,人类的言语行为以及由此而生成的言语作品中的积极、健康成分和人类的言语素养、言语环境等,也都应该是语言文明的构成成分。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因此,文字以及其记录的言语作品中的积极、健康成分,也是语言文明的一部分。

      第二,进步性。如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语言文字现象都可归入语言文明范围之下。既然称之为“文明”,自然应该是进步的或先进的。因此,对语言文明现象与非语言文明现象的判断,除语言性之外,还要看其进步性。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的语言文明也在不断进化发展中。语言文明的进步性先进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相对的。例如,古代汉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明的一部分。它在当时具有文明的合理性,是进步的。但在现代汉语文明中,古汉语的许多成分则失去了其作为语言文明成分的资格。因此,对语言文明的进步性要辩证地分析。

      第三,社会性。语言文明不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一种社会整体现象。语言文明的社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语言文明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是以社会为载体的,离开了人类社会,语言文明将无从谈起。其二,语言文明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语言文明的形成、继承和发展,都需要一个社会化过程。语言文字系统和言语行为文明规范的确立、维护,全民言语素养的提高,良好的言语环境的建立、维护和改善,都需要长久的积累。语言文明是社会的,但不等于说,语言文明与个体言语行为无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语言文明都是离不开个体的。正是社会中个体间文明言语行为的互动,促进了语言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民族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也都有各自的语言文明。语言和言语行为的内容、方式及原则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各民族语言文明的民族特色。此外,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不同,他们对语言文明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说,语言文明都是以各民族的语言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的。我国的语言文明是在汉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建立并发展的,是以汉民族为言语行为主体,以汉语言文字体系为载体的,它带有我们民族的特点。今天,我们来探讨语言文明和语言文明建设,也要以此为基础。

      第五,时代性。语言文明也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其物质文明和精神的需要不一样,语言文明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我国古代语言文明的程度、要求和现代语言文明的程度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之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语言文明的状况和要求也不一样。建国初期,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之后,整个国家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当时由于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散状况,语言文明也受到较大影响。整个民族的共同语需要进一步确立,文字亟待整理,口语和书面语规范等言语交际秩序比较混乱。更重要的是国民言语素养参差不齐,传统的封建教育下形成的国民言语素养和新式教育下形成的国民言语素养差距较大。新形势下的言语环境也在整顿和建立中。这些构成了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我国语言文明及其建设的格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语言文明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对语言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国民言语交际秩序的完善性、科学性,国民言语行为的质量及言语素养水平,以及公众言语环境的文明程度,都有待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需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语言文明及其建设的内涵,制订出既合乎语言规律和言语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文明建设规划,以促进我国语言文明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