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学研究的变与不变  

作者简介:
孙江,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婷,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杨舒颖,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中国记者

内容提要:

新媒体语境给新闻研究带来了哪些变化?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社会,新闻业与新闻研究是否还有什么是不变的?面对这些变与不变,学界与业界又当如何自处?本文尝试通过清博大数据平台抓取、筛选了在内容生产上具有新闻行业观察与新闻研究旨趣的上百个公众号,对之进行研究与分类,并对引发的思考进行探析。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4小时阅读量10万+”带来的思考

      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新词或者热词往往可以帮助人们记住一个时代,而与媒介密切相关的新词则可以映射出对这个媒介的核心诉求。如果说“热搜”“刷屏”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大家对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的社会聚焦以及舆情感知诉求,那么阅读量“10万+”“爆款”这样一些专属微信公众号的热词,折射出的就不仅仅是对订阅号作为一种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的功能诉求——比如裂变式散布信息,比如迅速聚合持同质观点的人群——在当前的信息环境里,阅读量“10万+”除了可以被视为社会注意的风向标之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传媒从业者衡量所做的传播活动乃至价值追求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2017年4月17日,一个名为“传媒茶话会”的微信公众号推出原创文章《媒体人必读:一带一路报道中这些雷区千万不要碰》,不到十个小时,阅读量突破10万,几天后阅读量稳定锁定在16万+。几个月后,该公众号再出“爆款”——8月9日,“传媒茶话会”发布一篇名为《九寨沟7.0级地震,机器人记者25秒540字配4图!人类记者你颤抖了吗?》的原创文章,推送两小时后阅读量突破4万,4小时08分阅读量达到了10万+,截至8月10日14:00,该文章阅读量已达23.6万[1]。但是作为理论研究、实务培训以及业务交流的重要平台,以知网为代表的传统新闻研究与学习阵地却显示出了较大的受众数量差异:截至2018年5月10日,在知网上以“一带一路”报道方式及技巧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严格筛选后只有2篇,以“机器人写作”“机器人记者”为主题和关键词进行搜索,虽然可搜到结果78条,但累计下载量下载不到3万次,其中下载量最高的一篇着力点并非在于机器人写作本身,而是从更宏大角度“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新闻生产与推送的具体环节、如何优化受众的感官和认知体验,以及如何让新闻产品更懂用户的基本运作范式。[2]”诚然,知网上呈现的文章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献以及硕博士论文为主,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倾向,但就新闻学领域而言,除了报纸可以被视为业务交流与行业观察的重要场所之外,期刊中也不乏重业务、重实践的专业刊物,但在“一带一路”和“机器人写作”这样两个带有典型的业务交流与行业观察的题材下,业界、学界从传统交流平台与微信公众号相比,无论是反应速度上还是议程设置都显得关注不够。而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研究内容与主体新变化的新思考。

      二、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研究的变与不变

      广义的新闻学是指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3]。新闻学研究重点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新闻传播事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规律、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特征、作用以及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4]。可以说,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是新闻学发展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媒介形态的变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方汉奇先生就介绍过,“早期的新闻系大多称报学科……这是因为当时只有一种媒体即报纸。新闻学在当时,实际上只是报纸学。[5]”而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新闻学英文称谓Journalism的字根Journal,指的则是定期刊物,“当时,无线电广播才刚萌芽,电视等还未出现,所谓journalism,是最符合字根意义的‘期刊(journal)学(ism)’[6]。”

      因此,新闻学的研究视野,是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丰富而丰富的,从新闻学诞生时的报纸、期刊,到电子媒介时代的电视、广播,再到数字时代的互联网、移动终端,新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在不断扩充。

      在今天的新媒体语境下,媒介技术给新闻研究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即新闻乃至新闻研究活动从一种由专业人士垄断的职业活动,变成了媒介化时代的公共传播过程。新媒介技术条件下,原本并不隶于专门的新闻机构、研究机构的组织或个人,也有可能成为新闻传播以及研究活动的主体,甚至表现得比传统的新闻传播和研究主体更为活跃——当公众的信息生产力因为新媒体的技术赋权而得到了解放,以“自媒体”运营者为代表的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群体加入到新闻活动的生产队伍中来,并且表现出不亚于传统媒体或者研究成果发布平台的传播和辐射能力。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变迁,笔者围绕本文思考的新闻研究内容与主体这一主题,基于清博大数据平台对微信平台上生产和传播新闻领域行业观察与问题研究内容的公众号进行了数据挖掘[7],并按照WCI的高低对前100位进行了排名以及分类。分类结果显示,参与排名的100个微信账号中,非传统新闻事业以及新闻教育主体的个人和私营企业占到52%[8],并且在WCI排名前十位的微信账号中,这一比例进一步扩大到70%。由此可见,在微信这一传播平台上,个人自媒体已经开始成为行业观察以及新闻研究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以“新媒体”为主题通过知网搜索发现,虽然已经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但主要是从媒介技术的层面出发,将新媒体视为一种新闻活动发生的环境,并将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纳入到新闻学原有的框架中。但如果以高度重视的态度来审视这一变化,就会发现,新媒体语境给新闻研究带来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变化,就是自媒体及其背后的运营者,开始打破传统新闻机构的垄断地位,并成为新闻传播与研究活动的新兴主体。这一改变带来的,将是对于新闻学理论中诸如新闻传播主体、传播特征、新闻伦理等基础理论的再次梳理与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