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主持人语] “东巴”
是我国纳西族对民间原始宗教祭司的称呼,这种原始宗教及所用的经书、文字因此被称为“东巴教”“东巴经”和“东巴文”。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内容涉及纳西族古代社会的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宗教、哲学、民族、民俗、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农业、畜牧、医药等领域,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现在,对纳西东巴文化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成果十分丰富。但相对于历史、文化、文学、文献、文字等方面的研究,对东巴经所记录的语言的研究还十分薄弱。与现代纳西语相比,东巴经语言保留了很多古音古语古义和古代文化,用现代纳西语和现代人的体验已很难解释。 东巴文形态比较原始,文字制度还不够完善,字词关系比较复杂,文字异读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古今异读、方言异读、借词异读、构词异读学界研究较多,而经书中字写作A,实际上读作与A意义相同或相近的B的同义换读还很少有人研究。与其他文字相比,东巴文的同义换读更丰富多彩,更灵活多变,更有学术研究价值。喻遂生《纳西东巴文同义换读研究》对东巴文同义换读的类别、使用、性质和学术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对于认识东巴经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正确解读经书、探索换读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民族古文字和普通文字学理论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同义换读”,是指在文献中字写作A,而实际上读作与A意义相同或相近的B的语言文字现象。所谓“意义相近”,应作比较宽泛的理解,有的词平时意义未必相近,但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可以互换,也属于同义换读。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沈兼士先生就指出,《说文》中的重文,前人多认为是“音义悉同形体变异”的异体,实际上有一些是“义通换读”(沈文又称“义通换用”“义同换读”)。如《说文·糸部》:“续,连也。从糸,卖声。赓,古文续,从庚贝。”“续”和“赓”读音不同,表示的词也不同,但都有连续义,《说文》就将“赓”看作“续”的古文了。①东巴文的同义换读比汉古文字数量更多,情况更复杂,也更丰富多彩,但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东巴文同义换读研究,对于认识东巴经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正确解读经书、探索换读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民族古文字和普通文字学理论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拟对东巴文同义换读的类别、使用、性质、学术价值等作一初步的研究,希望能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东巴文同义换读按照换读语言单位的大小,可分为字词同义换读和语句同义换读两类,下面分两小节举例。本文所举各例引自不同的东巴经译注著作,各书所用的纳西语音系不尽相同,本文一如其旧,不作统一。选自《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以下简称《全集》)②的用例,用数码标明其出处,如“7.5”表示第7卷第5页。 二、东巴文字词同义换读举例 东巴文字词同义换读的例子很多,下面按词类各举数例,换读前后跨词类的酌情归入其中的一类。 (一)名词
(二)方位词
(三)动词
(四)形容词
(五)代词
(六)数量词
(七)虚词
三、东巴文语句同义换读举例
四、东巴文同义换读的性质 (一)同义换读是一种语用现象 我们在《纳西东巴字的异读和纳汉文字的比较研究》中讨论过东巴文的古今异读、方言异读、借词异读、构词异读,就字词关系来看,几种异读性质并不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