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体育场馆、基础设施、体育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未来我国的群众体育产业将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对群众体育场馆与训练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甚至将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到当地的总体规划范畴,在进一步增加群众体育设施数量的过程中,持续完善现有群众体育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强化群众体育设施的质量,确保各类设施的正常使用。由此可见,我国群众体育产业正在迎来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为了让群众体育产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其投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以此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并实现群众体育产业的发展目的。在我国,专项资金一般都源自财政拨付。本文分析了群众体育的特征及社会意义,以审计为视角对群众体育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不同层面给出了应对的策略。 1 群众体育的特征及社会意义 1.1 群众体育的特征 群众体育是指社会全体成员出于强身健体和丰富业余生活以及健康娱乐和调节情感之目的,进行的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和相关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社会效益明显。社会公众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和提升体质的目的,还能够产生强国、强民之社会效益。同时,还能够优化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等。(2)涉及范围广泛。群众体育的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具有十分明显的广泛性特征。同时,群众体育的运动项目很多,内容也非常丰富,且不对年龄、性别、爱好和职业进行区分,任何个体均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项目。(3)形式各异。群众体育的目的在于健身娱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其组织形式就显得十分灵活。对参加者来说,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能够以团体性质出现或借助社会集团或组织进行。总之,群众体育不对其模式进行统一限定。 1.2 群众体育的社会意义 群众体育的社会意义主要有如下3个方面。(1)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在群众体育当中,参与者一般要遵守组织者的要求或者社会既定的规则,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但要付出体力和精神,还应保持彼此尊重和团结。这样,不但能够展现个体和团体的精神面貌与综合素质,还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多支撑。(2)维持和提升社会活力。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个人的身体健康,以获得更为理想的生活质量。(3)维护社会安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释放压力,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将业余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这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一定的作用。 2 群众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结转与闲置 人们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营造出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这对缓解精神与心理上的压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专项资金得以运用,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撑。但是,目前由于专项资金预算批复较晚和预算执行进度较慢等原因,使得部分群众体育项目的预算难以在年底之前完成,从而导致了群众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的结余。由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性,项目资金无法与项目进度同步,最终影响了群众体育产业的顺利推进,甚至会导致专项资金的管理失控。 2.2 资金支出随意 群众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的支出存在随意性,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支付范围不符合有关规定。依据现有的规定,群众体育产业专项发展资金不得用在人员补助与业务招待方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尤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与大型体育赛事中,会将部分资金用于工作人员的费用支出上等;第二,群众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应严格压缩与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但是一些费用会在部分主管单位中列支出来,这种资金投入不均衡的问题,降低了群众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由于地区经济发展、项目分配以及投入密度不平衡的问题,使得群众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的支付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出现了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严重不符的情况,这和上级主管部门对群众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的科学化管理严重不符。 2.3 预算编制滞后 审计过程中,需要持续优化预算编制工作,防止审计实践出现障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审计部门对预算编制却没有予以必要的关注。第一,预算编制较为笼统,相关项目支出经济科目大多被视作“其他商品与服务支出”,但其中实际上涉及很多经济类其他科目和事项,这种预算编制不细化的现象,加大了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第二,不重视预算编制工作,一些群众体育主管部门认为,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就是把资金预算纳入到年度预算当中,通过争取财政拨款的形式,实现对群众体育产业的投入。预算编制工作还有待加强。 2.4 物资管理混乱 群众体育产业的发展通常需要体育部门的赞助款项或物资。然而,在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中,经常会因为物质管理的混乱而让审计绩效无法得到系统提升。比如:在审计实践中,一些主管部门并不关心赞助资产的收取形式,单位本部及其下属相关部门甚至可以直接接受外部赞助,这就使得赞助的物资无法计入到产业发展实际当中。此外,一些主管部门也未注意到赞助资产的支配使用问题,其中存在着随意分配与过度配备的现象。比如:一些单位没有建立进销存管理制度,在接受捐赞助的服装和营养品的过程中,并不会将其计入到消耗性物品的类别当中,也不会依据实物管理的要求构建物资台账。这样,就会导致因出入库管理的缺失而造成的损失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