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困境下的台湾经济走向与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曹小衡,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 曹小衡,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研究方向为台湾经济、两岸经贸关系、两岸经济比较研究、东亚经济,主要著作有《东亚经济格局的变动与两岸经济一体化研究》等。

原文出处: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内容提要:

2000年以来台湾经济增长在“亚洲四小龙”中持续垫底,这是岛内投资不足、消费动能持续弱化、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不振、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债务问题难以改善等周期性、结构性和机制性原因累积叠加作用的结果。民进党政府上台已一年有余,由于政策不当,岛内上述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在加剧,并使社会不安情绪弥漫,政治对立升级,这些都将增加台湾经济摆脱困境的难度,台湾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是大概率事件。台湾要摆脱经济困境,最可行之路就是重回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轨道,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这是历史大势。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8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3.009

       进入新世纪以来,周期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等多重原因的累积叠加困扰着台湾经济的发展,使台湾经济一直在低位徘徊。台湾岛内外市场需求不振、产业结构调整前景黯淡、债务累计已达临界点,加上岛外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和两岸关系难解的僵局,使岛内外各方对台湾经济前景疑虑加深。台当局试图通过政治加经济的手段“亲美联日”、全面弱化与大陆的联系等举措来摆脱困境,实在是南辕北辙,只能加深台湾经济的困境。

       持续低迷的台湾经济回暖乏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经济低位徘徊已是常态。1981~1990年10年间,台湾经济年均增长率曾高达11.5%,在“亚洲四小龙”中位列前茅。1991~2000年年均GDP增长有所下降,但仍能以年均8.8%的增长率较快增长。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台湾经济开始先于其他“四小龙”进入低速增长,其中,2001~2010年平均GDP年增长率为3.2%;2011~2017年平均GDP年增长率为3.1%,在“四小龙”中台湾经济增长继续垫底(见表1)。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岛内投资不足,岛外资本投资持续萎缩,岛内消费动能弱化是拉低台湾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

       岛内投资不足与资本闲置情况并存。首先,岛内总投资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5年下降,岛内投资占GDP比率(投资率)分别为:21.8%、21.5%、21.2%、20.3%和20.2%(见表2),这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是罕见的;其次,岛内“超额储蓄率”(储蓄率—投资率)持续上升,2012~2016年分别为:8.6%、10.5%、12.4%、14.4%、13.7%,也是近30年所少有。如2001年“超额储蓄率”仅为6.07%,而到2011年增长至8.5%,2016年更达13.7%(见表2)。这一指标显示近年来岛内投资不足、资产闲置情况严重。而且由于台当局债务已超越法定上限,难以复制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举债来进行投资、稀释储蓄的情形,另外,当前岛内企业岛外生产比已超过50%,加之岛内投资环境难以优化,岛内投资空间,尤其制造业投资空间有限,使岛内民间投资尤其占比较高的制造业投资很难提振。

      

       岛外资本投资持续萎缩已成常态。在吸引境外投资方面,台湾地区自国际金融危机后就面临萎缩,2014年岛内吸引外商投资金额比2007年大幅缩减62%。除个别年份由特殊投资案拉动,如2016年由于美光科技(美国)和阿斯麦(ASML,荷兰)对台湾半导体企业的大手笔收购,台湾当年在获得境外投资方面有较大的提升,当年台湾吸引境外投资达110.3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其余年份均在低位徘徊,2008~2015年台湾年均获得境外投资仅为53.4亿美元。再者,尽管2016年外资在岛内投资达110.3亿美元,但与当年台湾对外投资相比,资金仍呈净流出态势。另一值得关注的点是,美国、日本等与台湾经济关系密切、且为台湾产业链上游的经济体,近十年来对台湾的投资也是持续下降,如美国2007年对台湾投资为31.4亿美元,2008年为28.5亿美元,而2015和2016年分别降至1.3亿~1.4亿美元;日本2006年15.9亿美元,2016年降为3.5亿美元。

       岛内消费动能持续弱化。岛内消费动能趋弱难以拉抬主要是受岛内经济不振、就业困难、薪资增长停滞、股市低迷、贫富差距扩大等结构性因素影响。由于对经济前景悲观,台湾民众持币而不敢消费,如近年来台湾人民储蓄总额在5万亿~6万亿新台币之间,连续7年储蓄率(储蓄总额/GDP)超过30%(见表2)。同时,台湾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缓慢,2007~2014年8年间,台湾工业与服务业受雇人员薪资增长总额仅为6.6%,而同期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9.3%,薪资增长落后于物价增长。据台湾“主计处”数据,2016年岛内民间消费增长率仅为1.36%,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台湾民间消费占GDP总量50%以上。在岛内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解决以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必然会弱化。

       对外贸易周期性与结构性难题并存

       台湾是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经济体,国际贸易占其GDP的比重在100%以上,高度受制于国际经济周期性的波动。2014年,台湾商品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60.3%,2015和2016年稍有回落分别为54.3%、52.9%,而同期韩国为45.0%左右,美国和日本也仅为9.4%和15.2%。面对近年国际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台湾外贸备受冲击。

       国际经济周期性因素对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增大。从此轮经济周期的需求面看,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减弱。如2012~2015年全球经济年均增幅3.3%,而全球贸易年均增长3.1%,低于全球经济增幅。作为曾经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作用最强的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对全球贸易的拉动效应也明显减弱。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6年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7059.78亿美元,同比下降2.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3.2%,进口同比下降2.8%。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2521.4亿美元,同比下降1.6%。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2%,进口同比下降6.3%。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6年,欧盟27国进出口额为3835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7%,进口同比减少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