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我国报纸的发展,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报纸的内容丰富,多数读者都可以在报纸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下面我们从相当突出的几类新闻报道在报道内容上的主要变化来考察一下报纸新闻报道日益丰富的状况。 政治报道:进一步受到关注和重视 传播政治新闻是党报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他还提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1996年1月2日,他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再次强调:“最近,中央多次强调,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毫无疑问,在党的新闻工作中同样要强调这个问题。这是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必然要求。” 重视政治报道也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关于党、国家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日常政治活动的报道始终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综合性大报来说,政治报道的编排更是举足轻重。 同时,报纸对于政治事件的报道也日益深入,这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相吻合,也与政治民主的要求相一致,特别是对于重大会议的报道正日趋明晰化,记者在报道政治会议时相当注意发掘其中的细节,旨在使读者了解到国家政策法令和重大决策出台的台前幕后。每年“两会”期间,各家报纸都要拿出相当多的版面,对会议和会议上的新闻人物加以报道。1996年3月2日至18日,《经济日报》还专门推出“两会特刊”。从新闻发展的历史来看,政治报道特别是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最能吸引读者的关注。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政治新闻的报道可开发的领地也将随之增加。 经济报道:从报道政府行为为主转为报道市场行为为主 经济本身是个大概念,它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而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领域集中在经济方面,党的十四大又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因而经济受到各方人士和读者的重视,经济报道在版面上成为主角之一。不仅经济类报纸大量扩增经济报道,非经济类报纸和综合性报纸也大量增加了经济方面的报道内容,或者抓取本领域与经济生活有关的内容进行充分报道。 从内容来看,经济报道已打破了过去报道工业“年初开门红,年中双过半,年底超指标”及报道农业“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的模式,虽然报道仍受时令限制,但这种跟着季节走的现象相对减少了。记者编辑们开始走进生活而不是浮在会议上进行经济方面的报道,《经济日报》的经济报道就特别突出了“记者行”这种形式,像1994年组织的“走巴蜀,看川猪”、1995年组织的“走在乡间小道上”、“百城万店打假行”等报道活动,其报道内容远较80年代的经济报道贴近经济生活本身。 另外,近年来的经济报道也较为注意从生活的角度揭示其内涵和意义,即站在读者日常生活的立场上观察经济发展和经济现象,经济新闻社会化就是使经济报道与读者生活靠近的一种尝试。 从实践来看,人们对于经济生活的了解正逐步深入,经济生活的内在分工在人们的头脑中日益明确,人们谈到经济时不再是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大概念,工业中的交通、运输、石油、煤炭等子概念已成为人们谈工业的主要内容,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频繁,各类经济现象不断涌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为经济报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对报纸的经济报道提出了挑战。 市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广义的市场包括了交易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建设的决策者、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一头连着广大消费者,政府主要是通过市场实现宏观调控。因此,我们的经济报道应当从传统的注重“生产”转向注重“销售”,报道重点从“企业生产”转向“企业经营”,从报道政府行为为主转向以报道市场行为为主,让读者从与自身关系更直接、更密切的市场行情和市场行为主体的变化中获得于己有益的信息。 文体报道:重新审视报道题材和意图 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读者对文化、体育新闻的兴趣一直有增无减。在人们的意识当中,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扩展,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与小说、散文之类有关的内容,而是扩展为“大文化”的概念,也就是文化的意识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侧面,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等等,都被涵盖进来。《光明日报》等主要从事文化方面报道的报纸近年来更注重发掘文化领域深层次的东西以及文化背后的东西,其报道范围的细致化也颇为引人注目,普通人的文化心理、文化品味、文化观点也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 报纸对文艺界的报道更是形成了一种风潮,各报都在推出文艺新人新作,虽然不能像电视那样声情形并茂,至少也是极尽其描摹之能事。特别是对演艺界“名人”的报道,更是每天都出现在报纸上,以致出现了“追星族”的现象,报纸也是“功不可没”。这表明,我们报纸的文化报道的确大大拓展了范围,在从读者偏好的角度出发开展采编工作。同时,这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相比较而言,报纸对严肃文化、传统文化报道得不够充分。像“严肃音乐”,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报纸文化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一阵风”过后,人们就很难从报纸上见到“严肃音乐”的面了。报纸担负着教育的功能和导向的作用,如何引导读者欣赏主流文化、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应该是报纸的职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