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新闻价值固然是衡量新闻图片价值的第一标尺,无疑,强调报纸新闻图片的新闻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图片毕竟有别于文字,新闻价值形象化是其显著的特征。用“形象说话”不仅要求新闻照片的内容真实而深刻,还应特别注重其形式的美感和创新。强烈的新闻敏感,精湛的技术素质,深厚的美学修养,是对摄影记者达到其作品内容真、形式美的综合要求。 [关键词]新闻价值 新闻敏感 新闻图片艺术化 典型瞬间 审美价值 构图与形式美 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报纸的优势有下列两大方面:一是使文字新闻向深度报道发展;二是使传播新闻的媒体图象化。报业间的竞争,也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创出自身特色和制造优势。 就图像化而言,由于印刷设备的更新,印刷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高科技摄影器材的使用(不用通过暗房加工,直接从新闻现场传真),照片的使用量加大了,对照片的总体质量要求亦更高,新闻照片将在报刊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些报纸采用彩色印刷后,此要求尤显突出。这势必要求摄影记者和摄影通讯员、作者在艺术上、技术上精益求精,抓拍出至美的典型的瞬间,以加大报纸的吸引力,增强其感染力。美的新闻照片可使整个版面富有气势和魅力。 有关新闻照片的评价有如下三种标准:一是新闻性、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二是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传真纪实,传意寓意。新,指新闻价值与新的形式的统一;真,指事实真实与形象真实的统一;活,指活的形象与活的现场气氛的统一;情,乃情感与情趣的统一;意,指意义与意境的统一。三是时代感、现场感、真情实感——一幅照片,尽可能使其有鲜明的时代感、浓郁的现场感和人物的真情实感,并将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定出这些标准和要求,即把体现于摄影作品与社会现实生活关系中的真、善、美加以总体把握,既包含着美的评价,又包含着社会功利的评价,以充分而又全面地显示新闻照片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达到要求”的新闻照片不多。普遍地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即一般化的多,高质量的少;非新闻性的多,新闻价值高的少;画面雷同的多,创新的少;反映现象的多,反映本质的少;组织拍摄的多,现场抓拍的少。摆在我们读者面前的新闻照片,大多缺乏以情动人的感染力,画面上的场景、人物是机械的、呆板的、不自然的,往往成了一种图解主观报道意图的被动配角,或成了某种新闻事实表面过程的示意符号——亦即常说的“产品加人”、“机器加人”、“场景标语加人”等公报式照片。 造成“五多五少”现象,固然包括诸多因素,但一些作者却多从客观上找原因,诸如“题材决定论”、“运气不佳论”等。要知道,摄影者对典型瞬间的捕捉,决不能视为偶然运气,亦绝非什么心血来潮,而是作者长期生活和艺术积累的结果。没有长时间的对生活的艺术上的苦心积累和思考,以及高度的新闻敏感就难以得心应手地抓取到美妙的瞬间。好的作品,可以偶然得之,但是,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典型瞬间的存在与选取,既决定于客观现实亦取决于摄影者的主观世界。要在现实生活中及时捕捉到不易为人察觉的典型瞬间,要能在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现象上发现出美的东西。摄影画面上瞬间的价值,归根结底在于能否触动、震撼读者的心灵,在他们的心底引起波澜。这就要求我们练就从共性中寻觅个性,从一般中筛选特殊,从平凡中判断价值,从普遍中发现典型,从惯常中创造新颖,扩大视野,拓宽思路,匠心独运。 优秀的摄影作品追求永恒的瞬间,而永恒的瞬间则是通过经久不衰的形象魅力来体现。新闻摄影主要用“形象说话”,形象的好坏决定了它的质量。视觉新闻可以使人看见“何事”(什么新闻)与“如何”(新闻的真情实景),但画面中的人与事不能自己通报姓名,交代何人,说出事情发生于“何时”、“何地”,也不能报告事情发生的原因(何故)等新闻六要素。新闻形象只能交待视觉可以感受的两个要素,其他要素要靠文字说明解释,没有文字说明,对于不熟悉那个新闻事实的读者来说,形象就会变成纵然可以被人感觉,而未必能够被人理解的东西。 新闻摄影,既起到插图作用,也应起到独立传播信息的作用。新闻照片是否抓住了“那一瞬间”是为第一重要,当然,有些新闻照片没有文字说明解释,不能完全为人们所理解。但是,“那一瞬间”是基本要素,没有成功的“那一瞬间”,再多的文字解释也吸引不了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新闻照片要吸引读者关注,除了注意思想内容的意蕴深邃外,绝不能忽视表达形式的美。任何美都有它的感情形式,没有感情表现,美也就不存在了。那么,画面的精心构图则是新闻摄影的重要艺术手段。构思独特,新颖的构图,会赋予新闻照片更大的内涵张力和视觉的愉悦。新闻摄影的构图原则之一,当是内部形式的包孕性与外部形式的简化性的统一。加强唤起知觉经验的刺激物(指直接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形)的构图造型自身的简化,以局部的形象深刻反映出事件背后的深远的社会本质,是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简化手段之一。例行的会议新闻报道,历来最令新闻摄影记者感到难出新意。1995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报道,《粤港信息日报》报道大会开幕的头条压题照片就特别出新意。它没有图省事使用惯常见到的大会会场场景或人大代表鱼贯步入大会堂的拍摄,而是独具匠心地在画面上透过一面飘扬的国旗俯视人民大会堂的国徽和大会堂的雄姿,从中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代表将在此行使法律和民主的权利、共商国事这一事件背后的深远的社会本质和意义。这瞬间的定格简洁有力不落俗套,尽可能地突破时空上的局限,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将他们的视线引向画面以外潜在的形象,使瞬间情节既能概括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又能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使读者相信看见自己实在没有看到的东西,从而取得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