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语言学与互动视角的汉语研究

作者简介:
方梅,女,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语法学与篇章语言学,E-mail:fangmei@cass.org.cn(北京 100732);李先银,男,河南光山人,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话语研究,E-mail:lixianyin@blcu.edu.cn(北京 100083);谢心阳,男,甘肃兰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互动语言学和汉语功能语法,E-mail:xie.xinyang@mail.shufe.edu.cn(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语言在本质上具有互动性,而互动语言学是基于互动行为的语言研究。互动语言学特别重视对自然口语的研究,将语法视为互动资源并在交际互动中被塑造,强调要将语言研究置于社会互动之中。本文主要从句法选择、形式验证、会话序列、韵律和多模态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当今互动语言学的基本研究课题及新进展,简要回顾了互动视角的汉语研究。文章指出,互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用法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揭示汉语的特点。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文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08 期

字号:

      一、互动语言学的研究理念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在本质上是对话性的(dialogic)(Bakhtin 1934/1981:271)。真实会话中的话语直接明显地引导其应答,对应答进行预测,并且根据应答来组构。对话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协同配合(coordination)是社会活动的根本;语言就是共同参与、通过符号性手段(symbolic means)进行的互动行为(Linell 1998:10)。尽管语言具有对话性的本质,但在实际研究中独白性(monologic)材料一直占绝对统治地位,并存在去语境化(decontextualization)倾向和书面语偏向(written language bias)。互动语言学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互动语言学是基于互动行为的语言研究。互动语言学家认为,自然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是由语言交际所处的互动环境塑造的,是适应于交际环境的产物,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交际架构的一部分(Schegloff 1996)。语言是社会交际、行为组织的重要资源,对语言的研究必须面向互动交际环境中自然发生的语言,立足言谈参与者的互动过程,基于语言运用的自然环境——互动中的交谈(talk-in-interaction)进行实证性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要从语言的各个方面(韵律、形态、句法、词汇、语义、语用)研究语言结构是如何在互动交际中被塑造的;第二,在社会交际中,言谈参与者的交际意图、会话行为(conversational action)是如何通过语言以及非语言的多模态资源(如眼神、手势、身势等)来实现的。

      互动语言学研究者基于会话分析的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探索交际互动中的语言结构和话语组织,以自然口语交际为研究对象,以实证主义的态度分析处理材料。这种研究取向与20世纪上半叶受制于书面语偏向(Linell 2005:1)的语言研究形成鲜明的对照。

      互动语言学研究者将语言理解为实现社会互动的一种资源(resource),这一观念可追溯至话语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理念。20世纪80年代,美国西海岸功能主义语言学强调对以叙述体为代表的真实话语的细致考察。他们观察实际使用中的语法,并从连贯话语产出的认知和交际需求当中寻求语言型式(pattern)的理据。这一学派也被称为话语功能语言学派①。这一研究取向奠定了功能主义语言学在互动语言学产生中的基础性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话语功能语言学家更多地吸收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语境化理论(contextualization theory)和人类语言学的观察视角,尤其借鉴了会话分析处理自然口语的理念,进而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原则。而当话语功能语言学家开始从关注口语叙事到关注日常对话,他们发现自己就在研究互动中的语法,即Grammar in Interaction(参看Ford 1993;Ochs et al 1996)。互动语言学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话语功能语言学的新拓展。其研究特点如Couper-Kuhlen&Selting(2018:7)所总结的那样:

      第一,基于真实、自然发生的谈话的录音或录像材料;

      第二,采用标注系统对语料进行转写,尽量忠实地反映互动中谈话的特征;

      第三,以“分析的心态”(analytic mentality)观察现象,不带有理论先设;

      第四,对语料集合进行编排,以体现所分析现象的多种实例,或是对单个案例选择,以供深入分析;

      第五,语料分析旨在重构互动成员传情达意(sense-making)的方法;

      第六,其分析论断可通过“下一话轮证明程序”(next turn proof procedure),通过对言谈参与者的观察得到验证(参看Sack et al 1974;另见Schegloff 1996)。

      互动语言学的目标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将语言结构作为互动资源做出功能描述;

      第二,对话语实践形成的惯例作跨语言的比较;

      第三,对社会互动中语言的组织方式和实践进行解释,进而概括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二、互动语言学的发展

      会话分析学者和语言人类学家普遍关注语言问题。会话分析是透过言谈交际这种最基本的社会互动方式来揭示社会秩序(social order)、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和社会行为(social action)的构建。而互动语言学关注社会交际、人际互动和认知因素在真实语言中对语言结构以及规则的塑造,关注言谈参与者的交际意图对语言形式的影响,强调言语交际实际是动态的(dynamic)、在线(on-line)生成的过程,从交际过程中发现语言形式产生的动因。

      从语言学角度专注于互动交际过程对语言编码方式的塑造,当属1993年Ford的Grammar in Interaction:Adverbial Clauses in American English Conversations和1996年Ochs、Schegloff&Thompson主编的论文集Interaction and Grammar。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话语功能语言学家与会话分析学家团队的深度合作,也标志着话语功能语言学家以会话分析对自然口语对话的描写框架重新审视语言结构规律,成为互动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