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既包括地域变体间的接触,也包括社会变体之间的接触。我们发现亲属称谓的面称可以同时受到横向的地域间接触和纵向的代际干扰,这种“多维接触”造就了复杂的地理分布和年龄变异。本文以宜兴话祖父、外祖父的面称为对象进行了社会地理语言学(sociogeolinguistics)研究,本次讨论有三个目的:1)揭示并解释面称在语言接触中的特殊表现;2)利用地域间接触、代际干扰等复杂的接触现象,以探索调查分析的方法;3)通过该个案抽取语言扩散的不同模型。 2.目标区域与调查方法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隶属无锡市。东临太湖,西与溧阳市相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浙江长兴县、安徽广德县相接,北面与常州市(原武进县)相接。宜城为城关,下辖丁蜀等4个街道、张渚等14个镇,面积2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124万。下页图1为宜兴市行政图(附湖泊、山脉),宜兴北部的广阔水域是滆湖,横亘中部、东西走向的湖泊分别为西氿、东氿。南部与中南部是绵延的山地,是宜溧山地的一部分。宜兴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南部山地居住着不少外地移民。 语言地理学侧重于地理变异,所以要抓取目标区域中地理变异较大的语言项。我们首先进行“预备调查”,挑选宜兴市地理上的四个顶点——新建、太华、分水、洑东,对四个方言点进行全面调查,内容包括《方言调查字表》全表、3000常用词、基本句法。宜兴市大致呈四边形,地理上的顶点即是目标区域的地理距离最大点,通过比较地理距离最大点的情况,就可以梳理出宜兴市在哪些语言项上存在较大的地域变异。然后针对这些语言项设计专项调查表,用于下一阶段的调查研究。 正式调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调查研究旨在明确全市的宏观分布,了解哪些语言项在哪些区域有丰富的地理变体和社会变体,布点58个,包括所有镇级单位,方言差异较大的镇区增设调查点。各点分别以老、中、青三代为调查对象。各代调查三到四名发音人,以获得全市范围三代的地理分布图。南部山区人口稀少,散布河南、闽籍移民的聚落,移民群体不在本次调查范围之内。然后依据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绘制地图,在明确地理分布的前提下,挑选地域、年龄差异大的区域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查。第二阶段的调查旨在抓取社会各年龄层的变异,并观察年龄、地理两个维度上的扩散方向。本文对宜兴北部的滆湖—马公荡地峡的8个乡镇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调查。调查活动于2015年8-9月密集展开。 3.〈祖父〉〈外祖父〉的同音冲突与地理空洞 本文讨论的对象为宜兴话的亲属称谓〈祖父〉〈外祖父〉①,同时调查面称和背称。面称指的是当面称呼〈祖父〉〈外祖父〉的叫法,背称指的是祖父、外祖父不在场,背地里在与第三方的对话中指称〈祖父〉〈外祖父〉的叫法。本文重点讨论面称的情况,部分乡镇的调查结果较为复杂,存在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鉴于老年层的调查结果比较均一,难以反映第二阶段所要讨论的问题,而青少年层又容易受普通话的影响,我们以中年层(25-60岁)的分布描写全市的分布格局,同时导出第二阶段所要讨论的问题。分布调查阶段得到的中年层地理分布图见图2和下页图3。
宜兴市范围内〈祖父〉有“公公”“爷爷”两种词型②,其中“公公”只有一个音形
,图2用黑三角表示,分布在宜兴东部;“爷爷”有
三个音形,图2都用黑圆表示,分布在宜兴西部。据黄河(2016),宜兴方言麻三韵主要有io/o、
两种读音③,它们反映的是宜兴方言的文白异读,其中文读
来自官话。所以
三个音形的本字都是“爷爷”,且都指称〈祖父〉④。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狭域范围内不同词型在共时的地理空间中的扩散现象,本质上是词汇替换的问题,因此不涉及麻三的语音层次问题,不管哪个读音,它们的本字都是“爷爷”,且只指称〈祖父〉,故可在词型归类时以词型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