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要求下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机制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德操,浙江万里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原文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此如何建立符合高校创新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机制,提升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审计效率,强化对国有资产的审计管理,提高对各项资源的利用率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绩效审计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绩效审计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各高校对于教育经费支出的审计,依然采用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缺乏专门针对刚性支出的绩效审计,而从国外简单引进的绩效审计方法,也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绩效内部审计的作用,高校有必要重新审视创新发展要求下的审计定位,探求内部审计工作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方法,进而促进创新发展的早日实现。

      一、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高校教育经费支出审计是以资金支出作为审计对象,审计内容涵盖与所有资金相关的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目前我国还缺乏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绩效审计的研究也脱离实际,导致实践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审计人员理念落后

      我国高校作为非盈利性机构,长期以来秉承体制内的审计管理办法,存在审计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审计方式单一等问题。目前很多高校依然采用财务审计方式,对于教育经费支出的经济审计缺失,审计人员依然沿用老办法,很难认识到绩效审计的作用。同时高校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履行财务监管与维护财务法规等职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较少,使得其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边缘化位置。加上很多高校审计人员较少,人员配置不合理,大多数审计人员年龄偏大,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也缺乏具备综合素养的审计人才,导致审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二)缺乏相关制度保障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审计监管程序,多采用事后审计的方式,对于教育经费支出的事前审核与事中监督不足。由于受到高校体制机制的影响,对教育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工作,并非独立开展的,而是受到学校领导层以及其他部门的制约,牵涉到人情关系,导致审计人员碍于情面,无法保障内部审计的公平、公正性。我国虽然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等对应的审计标准,但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评价细则,或者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控制体系,对审计质量与结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审计全过程缺乏有效监管,这样不仅无法保障规范性,也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发展。

      (三)绩效审计不完善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目前采用的财务审计方式,导致对教育经费支出的绩效审计缺乏客观、全面性,尤其是无法对教育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监督,也难以体现教育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作为非营利性机构,高校的教育经费支出,主要应用于教学、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中,若不建立科学的绩效审计机制,很难对支出效益进行衡量,也无法体现经费使用的最终效果。部分高校由于绩效审计不全面,甚至难以很好地对产出进行量化,这就导致在教育资源投入方面决策不当,使得教育经费支出不均衡,也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均衡性。

      二、创新发展要求下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的新定位

      我国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对高校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促使各大高校逐步转变传统思维,从高校创新发展的角度,寻求适应新变化的教育经费支出绩效内部审计模式,为高校创新管理、强化资金使用价值提供保障。

      (一)由传统财务审计向内部管理审计转变

      为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我国高校正在积极尝试转变传统财务审计方式,采用内部控制审计前移审计关口,改变单一的审计思路,注重对审计全过程的分析与监管。同时推动审计制度改革,成为很多高校的共识,不仅注重做好审计全程督导工作,也注重发现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升审计的“防疫”作用。在创新发展要求的新形势下,高校制定了全新的审计战略定位,一方面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做好项目审计、收支审计、经济审计等各个环节的监察工作,保障内部审计控制系统秩序,另一方面对于高校在创新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部署,寻求与内部设计的平衡点,发挥审计的监督增值作用。

      (二)注重内部审计与外部控制的结合

      我国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提出要做好对组织财务活动的审查与评价工作,保障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高校对教育经费支出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是提升内部治理效能,促使业务活动目标尽快实现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高校站在更高的层面,重新审视内部审计定位,将其从业务审计中剥离出来,与外部控制有效结合,全方位发挥其对组织监管与增值的作用。对于和内部审计控制不相容的岗位,要求将内部审计独立出来,发挥其对相关岗位的外部牵制作用,对内部审计环境也要做好全面监督。而定期组织开展与内部审计控制相关的会议,做好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积极发现并改善内部控制的不足,敦促各部门共同承担内部审计控制责任,这也是适应创新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