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标准解析及双重控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静芳,复旦大学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审计类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至今,已走过30余年的探索、发展、成熟以及创新历程。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在提高,审计环境在优化,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考验我们的时代”,审计能力在接受挑战,审计质量在接受检验。

      一、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标准

      众所周知,“质量”概念常分为两类:一是符合性质量概念,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二是适用性质量概念,以“适用”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这两个概念分别从“形式”与“实质”两方面对质量的含义进行界定。受此启发,我们亦可以从审计工作的形式与实质两方面分别考虑并设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

      (一)形式性质量标准

      国家及行业层面均颁布或发布了相关法规和准则,对该项工作的内容、范围、程序、文书等管理与作业提出要求,《国家审计准则》第二条规定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在此基础上,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质量可归纳为:审计内容的完整性、审计范围的全面性、审计程序的规范性、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审计文书的规范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审计归档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1.审计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审计机构应当根据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和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结合地区、部门(系统)、单位的实际,依法依规确定审计内容。文件中分别针对地方各级党委、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等不同审计对象规定了详细的审计内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已完整包括审计内容是评价项目质量的重要标准。

      2.审计范围的全面性。项目的审计范围既有时间范围,也有客体范围。根据委托部门的要求以及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审计所应涵盖的期间以及所涉及的机构(单位)应在进点前确定清楚,尤其是审计对象包括若干下属机构(单位)的情况下,其审计客体范围以及审计的侧重点需明确,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全面覆盖。

      3.审计程序的规范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自审计制定计划、组织或人事管理部门下达委托书,至审计立项、进点、取证、报告等阶段,既有管理流程上的操作程序,也有作业阶段的各种取证程序,审计程序的规范严谨,是保证审计质量最基本的形式要求。

      4.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应取得能支持审计结论的足够证据;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应对其支持审计结论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估。

      5.审计文书的规范性。基于审计作业与流程管理需要,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过程涉及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询意见单、审计文书报批单等多种文书,部分作业性文书在国家法规及行业准则中有原则性要求,部分管理流程性文书需根据各审计机构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但不论何种文书,均应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进行规范填制或撰写,这是审计质量最显性的形式标准,也是检验审计质量最终的依据。

      6.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审计是时效要求很强的工作,审计机构需考虑审计目的、项目特点、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以及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审计时间,并通过与审计程序的规范性操作相结合,保证审计工作在合理时间内顺利完成。

      7.审计归档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相较其他工作,审计工作的档案要求更为严格,项目结束后,审计机构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资料及时完整地整理编目并归档。

      (二)实质性质量标准

      一项工作的质量高低,最终取决于其结果(产品)是否符合最初设定的目标,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办、国办文件及实施细则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上述内涵中的“一个基础、一个重点、一个加强,两个推进”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监督作用,即依法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二是建设性作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这两方面作用就是“顾客”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委托方对审计机构提出的要求。为满足需求,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可以从四方面对审计质量进行实质性评价:发现问题的深度、揭示问题的准度、提出建议的精度、整改落实的程度。

      1.发现问题的深度。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决定了财务审计只是基础,其重点是要发现领导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即要分析问题发生的深层原因,找出管理过程中制度、机制和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审计只是发现浅表问题,未寻根究底,问题深度不够,“推动被审计单位改善治理”这个功能便无法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