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两次考察及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文世芳,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80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国际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开启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助力。考察和研究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决策,需要观照到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其中,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世界银行1980年和1984年对中国的两次大规模经济考察,在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中发挥了奠基和深化作用。第一次考察建议制定全面协调的改革方案,要重视改革的稳健性,充分发挥旧体制的优势;第二次考察提出要在利用市场提高效益、加强计划增强掌控、改进政策保证公平等三方面协调发展,对中国改革发展思想影响深远。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8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32;F129;K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8)-03-0036-15

       世界银行在1980年、1984年对中国经济的两次考察,对国际经验主动输入中国和国际因素影响中国改革决策而言,具有典型意义。一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经济组织之一,世界银行通过提供贷款和援助,对推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专业的经济咨询、调研分析和政策建议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这两次考察是开创性的,在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980年的考察是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进行的第一次整体评估,决定世界银行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和基本模式。这次考察的报告也是中国第一份整体经济报告,有利于中国整体把握自己的经济状况,为中国与世界银行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1984年的考察是对中国经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政策咨询考察,使中国更加借重世界银行的智力资源,促进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进一步深化。1985年以后,世界银行更加注重就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关键领域对中国进行调研,提出政策建议。三是这两次考察及形成的报告影响深远,在当时就得到邓小平等中共高层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并在外交场合多次表示赞同考察团的意见,明确赞誉其对中国经济战略和经济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因考察报告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以及后来相关史料公开不足,目前史学界尚未对两次考察进行专门研究,即使少数亲历者在历史回顾中偶尔提及,也只是一笔带过、言之不详。本文拟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厘清两次考察的来龙去脉,并以这两次考察为中心,探析国际经验特别是重要国际组织的经验对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以期在世界视野下探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深化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

       一、1980年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考察

       争取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选择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融入世界发展大潮。国际组织以其丰富的人才优势和国际合作经验及相对独立的优势,在中国和国际社会之间扮演重要的沟通角色。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共高层就开始酝酿和寻找时机改善和加强与世界银行的关系。在开放合作的大历史背景下,1980年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随即世界银行来华进行经济考察。

       (一)中国恢复世界银行席位为考察奠定基础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世界银行就一直向中国抛出橄榄枝。一方面,受意识形态影响,中国认为世界银行是资本主义的象征和利益代表,拒绝成为其会员国。另一方面,在现实问题上,当时中国经济相对独立,以既无外债也无内债而自豪,对世界银行的支持和援助并无十分迫切的需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后,政治挂帅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思路渐次退出历史舞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要成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走出国内经济发展的困境,改善广大民众生活的水平,都亟须争取国外资金支持和借鉴国际经验。因此,随着思想不断从“左”的迷雾中解放出来,“洋为中用”等正确思想得到恢复和发展。在中共党内素以务实著称的邓小平,在1978年10月就明确表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各国学习的时候了”①。

       随着大量领导人出国访问以及专门派遣的考察代表团回国汇报,中共领导人意识到一个严峻现实摆在面前:要实现雄心勃勃的现代化设想,资金和技术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的巨大差距面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吸收外资发展经济,逐步在中共领导层达成共识。中国开始对世界银行这个能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国际性金融机构表现出浓厚兴趣。

       1979年,为恢复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及争取使用世界银行贷款,国务院成立由副总理谷牧负责的指导小组。在指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以中国银行研究部主任林基鑫为团长的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席位可行性调研团。调研团对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进行了专门考察,了解和研究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打交道的经验,并借在世界银行东亚处工作的华侨林重庚回国探亲的机会,与其进行座谈。鉴于对资金的渴望,调研团最关心的是如何从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获得软贷款,讨论主要集中在申请软贷款的条件上。林重庚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申请世界银行贷款,关键步骤是世界银行要派员对该国进行一次经济考察。申请软贷款的资格取决于经济考察的结果。因此,调研团又与林重庚讨论世界银行经济考察的程序。②1980年初,调研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合法席位的程序和安排的报告。报告经国务院批准后,中国银行随即邀请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访华,磋商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席位的相关事宜。

       1980年4月,麦克纳马拉一行访问中国。中共高层十分重视此次来访,邓小平亲自会见麦克纳马拉和随行的几位副行长。邓小平就国际形势发表很有见地的看法,并借此释放了中国希望加强与世界银行合作的强烈意愿:“对我们中国来说,考虑问题历来不从中国自身利益一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全球战略来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当然,这个考虑是有利于中国的。这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和平环境来发展。我们太穷了,要改变面貌。”③据麦克纳马拉回忆,邓小平表示,中国下决心要实现现代化,发展经济。有世界银行的帮助,中国实现这些目标会快些,更有效率些;没有世界银行的帮助,中国照样要做,只是花的时间可能会长些。通过与邓小平的简短会晤,麦克纳马拉坚信中国不仅把世界银行当做一个资金来源,而且会充分利用世界银行席位所带来的所有机会。④无疑,邓小平的讲话表明两重意思: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银行的帮助和支持;世界银行支持中国将有利于世界银行自身及整个世界的发展。这也就点明了双方的契合点和合作意愿的高度一致性。因此,就在当年5月,中国顺利加入世界银行,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社会,在对外开放和与世界经济接轨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