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2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6-6683(2018)02-0015-09 台湾问题是一个有着复杂国际背景的内政问题。正是囿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和若干外部因素的扰动,事关中国统一的台湾问题才一直延宕至今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在影响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中,美国是最大、最主要的因子,日本则次之。相较于美国基于建构全球霸权体系介入中国内战进而延伸到台湾问题,日本对台湾问题的影响则显得更为复杂和特殊。出于历史、地缘、现实等原因,日本因素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于台湾问题之中,并深入到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1949年以来,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其存在形式、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影响在不断演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中日竞争态势加剧,日本介入台湾问题的意向明显上升,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日益凸显。如何全面、准确认识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国家和平统一进程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从历史、地缘以及现实三个维度,对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进行多方位观察,分析各种要素的演化在日本因素上的折射及产生的综合作用,力求对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做出一个较全面、客观,更贴近现实的分析。 一、历史视角 在历史视角下观察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将有助于我们追根求源,了解、认识和解释当今台湾问题中日本因素各种表象及其背后的原因。近代台湾地区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这段历史虽然早在60多年前就已结束,但日本对台湾社会的影响并未消失,而且在半个世纪之后又被人为地激活、放大,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历史更是出现了被肯定和美化的现象。与此同时,日本一些人的“台湾情结”也渐次被“唤起”,那些焦虑于中国快速崛起的右翼人士,开始聚焦于曾被日本占领过的台湾。他们美化日本对台殖民统治史,在台湾“发现”“挖掘”失落的“日本精神”,与岛内分裂势力共同重建日台之间的历史联结。这些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现象,将隐形于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逐渐显性化出来。日本因素在台湾社会长期存在并在上世纪90年代后显性化发展,有其历史渊源,更有在特定政治氛围下,与历史相关的日本因素被利用和操作的显著特点。 日本半个世纪的对台殖民统治史,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对台湾民众反抗运动的残酷镇压,以掠夺为目的的殖民地建设,以及强化殖民统治的“皇民化运动”。 殖民地建设。中日甲午战后,日本强行占领台湾。在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中,日本对台湾地区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建设。日本占领台湾后,强制没收土地、森林,有组织地将日本剩余农村人口向台湾地区移民,同时利用从清政府强取的赔款以及从台湾征收的高额税金,进行殖民地建设。占领初期,日本将中日战后“中国的3亿6千万日元赔款中的1200万日元,用作‘台湾经营费’”。①除战争赔款外,日本在台湾经营建设殖民地的费用,更多的是来自对台湾地区的榨取和掠夺。仅以税收为例,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地区的征税额,比日本国内要多出33%(日本国内的税赋为3円34钱3厘,台湾为4円45钱4厘)。②日本用这些税收在台湾修筑道路、铺设铁路、修建港口;修建水坝、灌溉、排水设施,进行农作物的品种改良、施肥。这些建设客观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建立和改善了岛内的交通运输体系。 但是,日本在台所有投入和建设的目的,在于巩固其殖民统治和进行殖民掠夺。日据时期,日本曾在台湾修建了若干水利设施,其中知名的有于1930年完工的乌头山水库——“嘉南大圳”。水库建成后,1933-1934年嘉南平原农作物开始增产,但增产的农作物大多低价运往了日本。1939年,台湾运往日本的农作物占到岛内农作物产量的51.8%,也就在这一年,主持和设计“嘉南大圳”的日本人八田与一,因台湾地区运往日本的农作物增加而获得日本天皇的四等瑞宝勋章。③日据时期,日本在台修建道路、铺设铁路、建设港口等,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将台湾北、中、南部的茶、米、糖以及木材等物资,运回日本,满足日本进行工业化和对外侵略战争的需要。 时至今日,日本对台湾地区的殖民压榨已成为历史,但为强化殖民统治而修建的许多设施和建筑还在,日本和台湾地区一些人刻意掩盖那段伴随着镇压、掠夺与榨取的殖民历史,让一些不明就里的年轻人嗅不到这些建设存留上的血腥,并形成日本对台湾地区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错觉。 “同化”政策与“皇民化运动”。1895年以后,日本殖民者对连绵不断的台湾人民反抗运动进行了残酷镇压,但台湾同胞并未屈服,此起彼伏的武装抗暴仍给予日本殖民统治以重创。为此,日本开始采取“怀柔政策”,同时在岛内推行所谓“同化”方针。1919年11月,第八任总督田健治郎在其施政重点中明确表示,“(对)台湾的统治方针,要以日本精神为出发点,把台湾的民众当作帝国的臣民,使其效忠天皇,又需要培养对国家的义务观念,因此要致力于教化与诱导”④,通过扩充与普及台湾的高等教育等,加以“同化融合”。但在林献堂、蒋渭水等抗日领袖的努力下,“日帝的‘同化’政策不但无效,而且更激起了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和反抗”。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