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考察

      ——以《海国图志》为例

      李运富/牛振

      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大量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经考察,《海国图志》卷三十七至卷六十九欧美主要国家的国名译词歧异严重,反映了当时国名译词的基本情况。国名译词歧异的成因主要在于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或者同是音译而源语词不同,同是意译而取义理据不同,也有音译者对同一源语词的语音感知不同而译音不同的。面对歧异,当时学者采用文中加注的方法沟通说明,虽有利于读者理解,但治标难治本。歧异的国名译词可以通过汉化和优化,逐渐走向规范而最终融入汉语系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28-140

      施受关系之表达与南北类型特征制约

      ——以《官话指南》及其沪语粤语译本为例

      在《官话指南》中,有标的处置式、被动式在粤语、沪语中都不是优势句式,沪语是受事前置优先的语序,粤语则是受事成分偏后的语序,而官话口语多依据标记词“把”“呌”等标明施受关系。被动标记“拨”、“俾”与“呌”之间的来源具有南北类型的区别。受官话影响层次,粤语沿用了中古之后被动标记“被”,而沪语受明代以来“把”字被动的类推,用被动标记词“拨”。同理,粤语有“俾”;处置标记“担/拿”、“扌戒”与“将/把”,都经历从动词虚化为工具格到处置格标记途径。受官话影响,粤语保存了中古之后处置标记“将”,沪语在某种程度上,受明代以来介词“拿”的影响,用处置标记“拿”。这些充分说明了语言同义结构的共时平面变异,是历时演变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上的反映。

      《学术交流》,2018.2.139-149

      《新华字典》中异形词收录及使用情况分析

      《新华字典》以释字为根本,但也包含大量带注解的复音词。通常情况下,如果复音词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不推荐的词形,《新华字典》会在左上角加*号,外加圆括号加以区分,有显性的标记。此外,《新华字典》中还有其他隐含形式的异形词。文章试图对《新华字典》中有标记的显性异形词及无标记的隐性异形词的收录情况进行分析,对释文中使用的不推荐词形进行分析,全面揭示《新华字典》中异形词收录及释文中不推荐词形使用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给出《新华字典》中异形词收录、使用的几点建议。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对处理其他字典的异形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辞书研究》,2018.2.29-41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

      胡素华/周廷升

      彝语北部方言(诺苏话)及物句的基本语序(句法性的固有语序)根据谓语是否具有结果性和完成性而分裂为“施事-受事-动词”APV(SOV)语序和“受事-施事-动词”PAV(OSV)语序;而西部方言(腊罗话)只有APV(SOV)一种基本语序。此外,两个方言都具有话题突显性特征,故以APV为基本语序的句子也都可以根据信息结构的需要,将受事P移到句首,成为PAV语序。因而,彝语北部方言有两种不同性质的PAV语序,一种是语用性质的,另一种是句法性质的,其中句法性质的PAV语序属于基本语序之一;而西部方言的PAV语序只能是语用性质的,不属于基本语序。这种差异与两个方言是否有受事格标记有关——西部方言有受事格标记;而北部方言没有,格标记和语序的差异也使得两个方言的双及物动词结构用不同的编码,即分别用语序和格标记来表达,凸显出各自物尽其用库藏中的语法手段的策略。

      《语言科学》,2018.2.160-17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