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技术能够深刻变革教育:一种日常生活的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余清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黄晓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对于技术能否深刻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当前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分歧。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索需要转到什么技术能够深刻变革教育的哲学反思性问题上来,以此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索出基本的方向。教育世界的历史与现实发展经验表明,真正能够深刻改变深层教育世界的技术是融入教育实践日常生活层面的技术,其基本特点是持久普及、指向核心教育目的、功能人文化水平高和推广普及成本低。今天的教育发展需要正视技术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力,推动技术深刻变革教育的实践需要特别强调:基于对教育的变革内在需求开发技术、基于教育功能和影响力来筛选和调控技术、保持教育中技术应用的相对稳定性、努力推进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进程。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8)02-0150-07

      技术浪潮在现代社会一波波袭来,每一波冲击都仿佛能让整个世界天翻地动。面对技术变革人们不只是欢呼,也出现了忧虑和恐慌。透视技术的影响力,是今天包括教育在内的全社会都要去探索的问题。乔布斯曾提出了一个让教育界既疑惑又或许有些惭愧的问题:“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①这个问题在教育界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人们去反思和改变教育领域中的技术应用状况。但是,这个问题却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这样一个信念:技术应该对学校教育产生很大很深刻的影响。但是,这个信念在教育界并不是一个普遍的共识,教育界也存在另外一种声音:技术更能改变世界的物质层面而不是深层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技术进步不是教育深刻变革的充分条件。在这个难解的分歧背后有一个问题更值得去关注:究竟什么技术能够深刻变革教育世界?对这个问题不能站在新技术的憧憬中去展望,更需要在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进行哲学的反思与回应。

      一、一个有分歧的问题:技术能否深刻变革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综合实践活动,因而对教育的思考一直包括对教育实践所使用的方式、方法的关注。虽然,今天所谓的教育技术在直观上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实践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但是今天的教育技术在主体上还是处于教育实践方式方法的世界中。

      今天,与教育相关的技术价值则主要体现在改变教育实践形态和实现教育“目的-手段”结构的实践能力上。技术在教育的发展史中一直存在,并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技术形态。郭文革在教育的发展史中,总结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认为教育中的“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口传”“手抄文字”“印刷”“电子传播”和“数字传播”。她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角度认为“技术”主要是指媒介技术,认为“一项创新的媒介技术引起教育变革通常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瓶装旧酒’,即用新媒介‘装’旧内容;第二个阶段是‘新瓶酿新酒’,在新的表达环境下,出现新的创作手法和知识表达结构”。②这种认识表明,技术与教育是彼此相互影响的,技术改变和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自身的实践要素也决定和选择了技术的进入。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更多地是从教育的环境改变开始。波兹曼则从童年的概念入手,讨论了技术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他认为“童年是一种环境的结果。如何维护童年的概念,则有赖于信息管理的原则和有序的学习过程”。③他通过对信息传播技术方式的考察,发现“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正在让儿童‘消逝’”。④虽然,教育技术在今天已经探入了超出媒介意义的人工智能等新领域,但是他们的这种历史视角的考察提供了被历史经验验证的见解。

      当然,狭义的媒介技术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种,教育中也有其他不同于媒介技术的“技术”,如考试测评的技术、管理的技术等。只是,随着信息时代在现在社会的整体确立,媒介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对知识的阅读方式、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了我们对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对知识学习方式的解放和变革,开始影响和改变了教育的实践形态,这是这里还以媒介技术作为教育技术主要类型来分析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虽然新兴的人工智能等更新的技术已经开始尝试进入教育领域,但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对教育现实的改造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

      从实践的目的性而言,教育目的的实现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虽然在深层会影响目的设定,但技术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合目的性的实践能力,对实现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类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知识的获取方式,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实施。教育实践日益复杂,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也日渐深入,利用技术改变和促进教育发展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一方面,教育作为综合性的实践本身就具有技术元素,主要体现为一种合目的性的行动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人类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创新,这也必然会要求教育中的实践能力得到相应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需要适应和吸收所有的技术,并将所有的技术进步都应用到教育实践之中。

      当前,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确实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中逐渐出现了一对分歧比较大的立场:积极乐观的倾向和审慎怀疑的倾向。

      积极乐观的倾向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持积极的接纳态度,对技术深刻变革教育的前景表示乐观。有研究表达了积极乐观倾向的两个代表性观点:“一是世界在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变革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并帮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以进入这个变化中的世界;另一个是技术给了我们对学习者进行教育的更强大能力,学校应该利用这些能力去重塑教育”⑤。有学者将教育实践的整体框架看作是“目标-手段-结果”,并认为“在教育学的整体框架中,理解了‘手段’的整体性,也就理解了教育的整体性。我们把‘手段’看作一个系统,称其为教育系统”⑥。这种观点直接将技术手段的整体性作为教育系统,也展现了教育手段与整个教育系统相一致的立场。此外,也有学者依据对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了未来学校建设的三重境界,即“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方式变革、教育流程再造”⑦。这些认识都表达了对技术影响力的认可,或明或暗地支持通过技术发展能够实现教育进步和改变的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