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18)01-0042-06 一、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是我国教育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扶贫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对教育扶贫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扶贫攻坚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重视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写下《摆脱贫困》一书,特别强调“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1]。2013年12月,总书记到河北阜平考察时专门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2015年9月,总书记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教师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3]。2015年11月下旬,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4]。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思想,彰显着扶贫攻坚的决心和毅力。 (二)“志智双扶”思想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作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也是我国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5],进一步强调“志智双扶”的时代意义和神圣使命。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扶贫不扶志,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难以逃脱“人穷志短”“志短人穷”的恶性循环怪圈;扶贫不扶智,则无力增强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综合素质,难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坚持“志智双扶”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三)乡村教师发展思想 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习总书记关心的重点。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时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6]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要把乡村师资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7]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扶贫过程中乡村教师的地位、功能、作用等方面的论述,不仅表达了他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关注,为贫困地区打造一支留得下、用的住、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 (四)职业教育扶贫思想 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贫困地区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教育扶贫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一)由追求教育起点公平转向关注教育过程公平 长期以来,在普及与提高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国教育扶贫的首要指导思想就是在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现阶段逐渐扩大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平。这一指导思想反映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保障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全覆盖,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实现了教育的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结构调整和深入改革,教育扶贫的指导思想也在随之改变,不仅要追求教育的起点公平,更要关注教育的过程公平,关注对教育过程的帮扶。如2011年开始施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2013年开始施行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以及“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等,更加关注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的改善,为贫困地区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要求通过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特殊群体支持力度,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完善就学就业资助服务体系,加强决策咨询服务等措施,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状况,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这些措施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经费投入和机会均等的起点公平思想,更加注重办学过程和办学质量的提升,由追求教育起点公平转向追求教育过程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