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对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动名搭配的动态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蔡金亭,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 广东 510640)。

原文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看图说话任务,对32名中国大学生进行了5次跟踪测试,考察他们在英语口语叙事语篇中使用各类动名搭配时发生各类母语迁移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在动名搭配及其各子类中,三类迁移的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正迁移>抑制性迁移>干扰性迁移。2)在所有动名搭配中,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三类迁移的百分比都发生了曲折变化,但只有干扰性迁移的变化具有边缘显著意义。3)在相似度不同的各类搭配中,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各类迁移的百分比都发生了非线性变化,但只在部分情况下具有显著意义。最后,笔者运用“二语词汇产出的心理语言学模型”对主要研究发现进行了解释,认为各类母语迁移的发生是学习者的词汇表征和执行控制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字号:

      1 引言

      从跨语言比较的角度来看,不同语言中的搭配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往往差异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任意性(Nation 2001:317;Lewis 2000:26;Nesselhauf 2003:225)。因此,当一种母语背景的人去学习另一种新语言时,难免会出现各种搭配问题。在各类词汇搭配中,动名搭配备受关注,因为它在二语表达中大量使用,且容易犯错(Biskup 1992;Nesselhauf 2005;桂诗春、杨惠中2003)。

      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承认母语负迁移是造成动名搭配错误的重要因素(如Nesselhauf 2003;赵蔚彬2005;张文忠、杨士超2009)。但它们往往只关注负迁移,且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很少探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相似性对二语搭配习得可能带来的正迁移。对正迁移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语言共性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蔡金亭2008),在实践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跨语言相似性提高二语学习的效率。目前少数兼顾正迁移和负迁移的研究(如Yamashita&Jiang 2010;魏兴2014)都采取了横截面设计,使用的都是书面语料。但学习者使用二语的表现会随着包括任务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学习者在口语语料中运用动名搭配的情况可能与书面语料不同。另外,这些学者仅依靠二语语料来推断学习者想表达的意义,进而依赖语感来判断错误的成因是母语迁移或其他因素,这种方法不够严谨。

      本文聚焦于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动名搭配,考察汉语对他们使用英汉相似度不同的各类动名搭配的动态影响。这里的动名搭配指的是动词(包括短语动词)与名词或名词词组(包括其限定词)所形成的多词组合,其语义具有较高程度的透明度,整个搭配的意义可以通过包含的动词和名词的意义合成而得到。

      2.研究背景

      2.1 涉及母语迁移的二语动名搭配研究

      在二语动名搭配研究中,涉及母语迁移的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研究以二语动名搭配的使用为焦点,在讨论中仅涉及母语迁移,对母语迁移的影响有不同认识。例如,Nesselhauf(2003,2005)研究了母语为德语的大学生的英语动名搭配,发现他们对一致搭配的掌握程度比不一致搭配好。Laufer & Waldman(2011)研究了母语为希伯来语的英语学习者使用动名搭配的情况,结果显示母语负迁移的量随二语水平的提高不降反升。在我国学者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完成的动名搭配研究之中,也有人认为母语负迁移是导致搭配错误的重要原因(如张军、李文中2004;赵蔚彬2005;邓耀臣2005;张文忠、杨士超2009;夏立新等2014),还有人计算出了正迁移(如邓耀臣2005)或负迁移(如赵蔚彬2005)在中国学生使用动名搭配中的迁移量。

      第二类研究以二语动名搭配产出或理解中的母语迁移为焦点,重点探讨各种因素对母语迁移的影响,如母语迁移的作用、二语水平、跨语言异同等。例如,Zhang & Gao(2006)通过分析CLEC语料库中已标注的动名搭配错误,发现母语负迁移的比例虽然随二语水平的提高有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并不是线性的。该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不足:一是用横截面设计来研究发展问题欠妥,因为各子语料库的学习者虽然年级不同,但英语水平不一定有显著差别;二是对母语迁移的判断不严谨。Wang(2011)研究了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习得“轻动词(light verb)+名词”搭配中的母语迁移情况。她根据汉、英语动名搭配的异同,把搭配分为4大类:1)差别类:汉语中一个形式对应英语的多种形式;2)对应类:一个形式在英汉语中都存在;3)新类:一个形式在汉语中没有,但英语中存在;4)完全不同类:英汉语的形式完全不同①。研究发现,母语迁移在学生使用英语动名搭配中明显可见,大约有61.84%的表达是由母语正、负迁移引起的。

      也有研究者同时考察了理解和产出中的动名搭配习得情况。魏兴(2014)使用自行设计的搭配测试,考察了汉语思维(即语义迁移)如何影响中国硕士研究生对英语对等和不对等动名搭配知识的掌握。结果发现,汉语思维对于接受型/产出型对等搭配知识的掌握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会随搭配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增强。魏兴、张文霞(2017)进一步考察了硕士研究生对不同熟悉度的对等搭配和不对等搭配的加工和产出情况。结果发现,汉语思维对英语心理词库中对等词汇搭配联系的构建能产生积极影响,在高熟悉度条件下这种影响有所减弱。但该研究的产出测试只要求受试根据句子填出恰当的名词,以组成合适的动名搭配,不能完全反映受试在连贯语篇中使用动名搭配的真实情况。

      2.2 英汉语中的动名搭配比较

      广义的动名搭配指的是动词(包括短语动词)后面加名词的组合。具体包括9种型式(Nesselahuf 2005:68):VO:draw a comparison; VPO:arrive at a compromise; VOO:do sb.harm; VOPO:take sth.into account; VOC:keep sth.under control; VOA:put sb.in prison; VA:go to prison; VC:come into existence; VCOP:fall in love with sb.。根据以上各类动名搭配与对应汉语表达的一致程度,可以把英汉语的动名搭配分为一致搭配和不一致搭配两大类,其中后者又可以细分为4小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