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语篇与论证语篇的体貌差异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晋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刘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当代修辞学

内容提要:

体貌是区分叙事语篇与论证语篇的重要语法指标。叙事语篇是体貌敏感的语篇类型,论证语篇是体貌不敏感的语篇类型。文章从篇章语法的前景、背景出发,考察了叙事语篇与论证语篇在汉语四层级体貌系统上的具体表现,试图揭示二者的体貌差异,为叙事语篇与论证语篇的划分提供体貌依据。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字号:

      汉语语法学界在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时期就注意到了“语体”问题(吕叔湘1977;朱德熙1987)。随着理论背景的功能—认知转向,语体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语体语法”学派逐渐形成。如陶红印(1999)指出“以语体为中心的语法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张伯江(2007)论证了语体意识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方梅(2007)深入分析了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冯胜利(2010)指出“句法运作可以根据语体的需要而构形”等等。

      语法研究应该确立语体意识,这样才能精准地描写和解释语法现象。但是,也应看到,学者们虽然倡导“切切实实地展开基于更细致的语体分类系统上的语法研究”(陶红印1999),但是就目前而言,还很难给出一个具有较大共识的、供语法研究的、基础性的语体分类方案。具体表现在:各家虽均倡导语体语法,但所使用的语体划分标准各有不同,如陶红印(1999)引入了“传媒”和“方式”,方梅(2007)认为“功能类型”与“传媒”“方式”同等重要,冯胜利(2010)则认为“正式与非正式”“典雅与便俗”是构成语体的两对基本范畴等。供语法研究的语体分类方案之所以难以取得共识,主要是因为“语体分类的多角度特征”(陶红印1999)和“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并不看重语体的种类”(张伯江2012)。

      由已有研究可知,影响语法规律的语体因素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本文拟从宏观的功能类型出发,探讨体貌特征在叙事语篇与论证语篇划分中的作用。

      从功能类型出发划分语篇类型,篇章语法的相关研究较多。Longacre(1983:8-9)根据有无“时间连续性”和是否关注“动作主体”,区分了四种语篇类型:叙事、操作指南、行为言谈和说明。叙事语篇的特点是:[+时间连续性,+动作主体],操作指南的特点是:[+时间连续性,-动作主体],行为言谈的特点是:[-时间连续性,+动作主体],说明语篇的特点是:[-时间连续性,-动作主体]。方梅(2007)从功能类型出发,将语篇分为叙事语篇与非叙事语篇,后者又具体分为程序、描述、评论三种:程序语篇回答“怎么做”,描述语篇则言谈体现空间关系,评论语篇说明“为什么”。

      “时间性”“动作主体”是典型的语法指标。叙事、程序、描述、评论是语篇的功能分类,更符合功能语法“功能需求塑造语法”的研究范式(方梅2007、2013)。因此,上述篇章语法所提出的语篇分类方案,与语法研究更为贴近。

      当然,上述方案也有不完善之处。以叙事语篇为例,整体而言,“时间连续性”“关注动作主体”确实是其显著特征。但若分析叙事语篇的构成部分,由文章学、写作学和常识可知,叙事语篇内部,并非所有段落都具有“时间连续性”和“关注动作主体”。即叙事语篇内部,也存在描述性段落、评论性段落等。叙事语篇是以叙事性段落为主、兼及其他功能类型的段落组合而成。既然如此,人们是如何运用“时间连续性”“关注动作主体”这两个标准划分出叙事语篇的?不同类型语篇的内部组成部分,在“时间连续性”“关注动作主体”上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二、前景、背景与体貌系统

      “前景”“背景”是篇章语法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Hopper 1979;Hopper & Thompson 1980;方梅2005;屈承熹2006:62;李晋霞2017b;李晋霞、刘云2017),反映了篇章语法从“重要性”和“凸显度”出发分析语篇的一种研究理念(刘云、李晋霞2017)。

      篇章视角下的体貌研究,是篇章语法推动下的汉语体貌研究的新领域,已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展现出广阔的研究空间和纵深发展的可能(方梅2000;屈承熹2006、2007a、2007b;王洪君等2009;徐晶凝2009;姜望琪2012;杨素英、黄月圆2013;朱庆祥2014)。

      本文拟将篇章语法的前景、背景与汉语体貌系统结合起来,探讨叙事语篇与论证语篇在宏观结构上的体貌差异。

      1.叙事语篇、论证语篇的前景和背景

      叙事语篇是篇章语法研究中起步较早、成果较多的语篇类型。正因为如此,前景、背景这一组概念多用于分析叙事语篇。但是,前景、背景并不局限于叙事语篇。由Hopper & Thompson(1980)可知,语篇中提供主要内容的材料叫前景;不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交际目的而只起辅助性、引申性等的材料,叫背景。二者的区分主要就语篇地位而言。

      叙事语篇中,事件主线叫前景,围绕事件的主干进行铺排、衬托或评价的部分叫背景。从形式上来看,前景与高及物性相对应而背景与低及物性相对应,前景与高连续性话题相对应而背景与低连续性话题相对应,前景与背景之分是个连续统(Hopper&Thompson 1980;方梅2005)。就实际操作而言,用定义或连续统来区分前景与背景,存在一定困难。这里依据李晋霞、刘云(2017)对汉语故事语篇的结构和凸显等级的分析框架,主要运用“完成性”这一指标来区分叙事语篇的前景和背景。具体来说,对于一个行为或状态而言,如果从词汇语义、语法标记、语法形式等方面可看出其具备“完成性”,那么这个行为或状态必然推进叙事语篇的事件进程,因而具备“时间连续性”,应隶属于前景;反之,如果从词汇语义、语法标记、语言形式等方面无从看出其具备“完成性”,那么这个行为或状态就无法直接推进叙事语篇的事件进程,因而不具备“时间连续性”,应处理为背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