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供给侧改革的审计策略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常华兵,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中国注册会计师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计是供给侧改革中困境与问题症结的重要诊断手段。针对供给侧改革的不同任务,灵活有效地运用不同审计策略对于顺利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去产能——绩效审计

      产需均衡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超过需求的产能会导致产能边际效益下降,经济发展质量降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去产能的目的是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寻求对产成品及其生产设备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改革举措。在确定了去产能规模和实施计划后,可考虑运用绩效审计来诊断下列事项:(1)去产能进度完成情况。按照中央的改革安排,企业是去产能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负总体责任,不能按期完成去产能任务的要按责任书约定进行相关问责。在审计中需重点关注“去少报多”的虚假去产能情况,也不允许将去产能的任务集中到任务期的最后时刻突击进行。(2)奖补资金是否合规使用。对中央财政专门安排的工业结构专项调整资金,去产能企业必须专款专用,制定资金使用规划,尽量发挥出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审计中需重点跟踪资金开支使用范围,以及信息向社会公开情况,接受社会监督。(3)恶意逃废债的情节认定。债务难以按期清偿是企业去产能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审计中需要对去产能企业的债务拒偿进行情节认定,看是否属于恶意逃废债情况。若属于恶意逃废债,应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不良信用“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若不属于恶意逃废债,确系经营不善、效益不佳导致难以按期偿还,可建议通过政府引导机制,对没有存在价值的企业实施依法破产,能够兼并重组的则通过多种措施实行兼并重组,属于不良贷款符合核销条件的,要按相关规定予以核销。(4)产品价格回升后去产能决心是否放松。中央制定的去产能政策中规定,去产能是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律来推进实施。但这容易被误读为产品价格回升,去产能企业盈利好转,就停止去产能或减缓去产能力度。从我国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电解铝、造船等行业来看,产能过剩已是定局,即便某一段时期内因产品价格回升带来盈利好转,也不能视为不再需要去产能。审计中必须密切关注这一现象,发现苗头应立即建议政府部门采取措施予以遏制。

      二、去库存——市场审计

      库存增加是企业产能过剩的一个直接后果。从经济学和心理学上讲,人类的消费需求从来都没有被完全满足过。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同质化的普通产品太多,数量规模大大超过了有效需求,消费者需要的高性能、个性化产品却又很匮乏。其结果是,企业普通产品库存严重,高性能、个性化产品却又因研发经费不足、技术能力欠缺等原因无法提供。笔者认为,去库存的关键不在于“去”,而在于产品和消费趋势创新。另外必须承认,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行情和服务销售时代的到来,企业全面推行零库存是不太现实的。适度库存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防止生产中断、节省订货费用、防止产品短缺、改善销售质量等。过量库存的弊端主要是占用经营资金,产生一定的库存机会成本,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等。因此,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库存情况,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市场审计。具体审计措施与建议主要有:(1)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能够让产品生产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售后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想法,可以为企业去库存提供作为决策基础的市场信息,弥补企业内部信息不足的缺陷;同时了解竞争对手以及替代产品的动态变化。(2)进行价格分析,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根据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理论,需求和价格在市场上是相互作用的,厂商出售的产品数量越大,价格就越低;购买者需求的数量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大,随价格的上涨而减少。去库存企业必须做出抉择,一方面压缩利润空间,降低销售价格以降低库存;另一方面改进产品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降低产品的成本以给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供空间。(3)着眼于长远,转变企业经营思路。从当前市场情形来看,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进而通过低价产品占领市场这条老路很难继续走下去,企业应该大力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以及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研制出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市场直接对接的产品,以订单来确定生产数量,去根本上消除企业产品库存带来的压力。

      三、去杠杆——债务审计

      高杠杆是企业经营的一把双刃剑。在经济繁荣时期,高杠杆有利于企业借助外部资金实现快速扩张,其正面效应往往被其他企业效仿,出现整个企业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状况。但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企业利润率大幅度降低甚至出现亏损销售情况,资金回笼极为困难,原本在经济繁荣时期借入的债务面临还本付息压力,企业资金链受到极大考验,稍有不慎就会跌入破产、“跑路”等境地。因此,与其让企业以危机、重组或破产方式被动去杠杆,不如未雨绸缪,在债务危机爆发前主动去杠杆。债务审计是企业主动去杠杆的一种有效诊断,相关审计程序有:(1)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在债务审计时必须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具体分析。若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均很差,表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较弱,企业高杠杆爆发风险的可能性就很大;同时虚假债务重组、虚假资产置换等就容易成为企业粉饰报表的工具。另需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分析企业是否受到异常压力。(2)重点审计国有企业杠杆率。从杠杆分布的部门结构上看,国有企业杠杆率最高。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两侧入手,一方面将某些现金流稳定的项目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通过资产证券化途径获得现金,增强企业资产流动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效益不高、前景不明项目,可考虑通过出售、重组等方式予以减除,以回笼资金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3)审查企业有关债务重组信息披露是否恰当。债务重组是化解企业高杠杆的一个有效手段,按规定,债务重组企业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债务重组信息,包括债务重组方式、因债务重组而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或有支出总额、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实收资本增加额等。(4)谨慎推进部门间杠杆转换。我国当前政府部门、居民部门的杠杆率相对偏低,还有加杠杆空间,可考虑以政府部门、居民部门的谨慎加杠杆来应对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去杠杆导致的经济短期下滑,通过增加稳定的杠杆,去除不稳定的杠杆,将整体经济杠杆率控制在安全区域内。

      四、降成本——成本审计

      造成中国企业当前成本高畸的因素主要有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土地成本等。供给侧改革任务中所提及的“降成本”空间主要集中在上述七个领域。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降成本方略不尽相同。企业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成本审计,找出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按成本大类划分,相关审计程序与应对措施有:(1)分析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税费负担。这类成本较高的原因在于我国当前行政管理的层次与部门多,企业涉政办事难,还有名目繁多的税费征收让企业不堪重负。应对措施主要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减少管理环节和部门,精兵去冗,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效率。还有,当前急需清理行政审批类的各种收费性中介机构,如认证、检疫以及各种基金等,真正让企业轻松上阵。但这些改革显然不是企业能做到的,需要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联合多部门、多层次统筹改革才行,短期内恐难以取得较大成效。(2)降低融资成本。从宏观层面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就必须改变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差的状况,让社会资金流人实体经济,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在微观层面,企业需要认真筹划自身的资金来源结构,尽量以权益类融资(如发行股票)为主,选择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方案。(3)控制人工成本、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成本的上升。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劳动者收入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反过来又导致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如何控制人工成本过快上升是我国企业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可行措施主要有企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转变,利用网络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企业用工的绝对数量,利用服务外包以及向低人工成本的中西部甚至海外转移,通过拓宽社保资金的筹集渠道来降低企业承担社保份额等。(4)降低土地成本。这在宏观上要求改变各级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对实体经济用地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微观上企业可通过调整区域布局、精益使用、以租代购等手段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