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 为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审计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方针政策 ●审议审计监督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 ●对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进行审计 ●审议决策审计监督其他重大事项等 ●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 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专家表示,整合和优化经济监督资源力量,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此举确保了审计监督的集中统一,增强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将推进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审计监督深度,增强审计监督效能。 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集中统一确保独立 当前,我国审计管理体制与保证党对审计工作全面领导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有一定距离。由此,《方案》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领导的客观需要,是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审计监督体系的必然安排,有助于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称,中央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定位,将强化党对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的领导,从而起到贯通党内监督、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作用,有助于解决原有审计监督覆盖范围过窄、监督独立性权威性不够强、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从而增强监督合力。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秦荣生认为,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是明确党对审计工作职责的要求,在党统一领导下行使审计监督权,是党的职责。同时,这也是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最重要内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执行审计监督任务,推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党的领导既是中央审计委员会存在的前提,更是审计委员会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审计委员会唯有在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够独立行使权力,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秦荣生说,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也是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需要。国家审计通过揭露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各主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党和国家治理的整改措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和决策部署有效实施,确保一切经济活动都在审计监督下规范运行。 优化审计署职责——整合优化科学有效 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国家审计制度,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审计管理体制。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审计制度,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决定的。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国家经济领域的监督检查面临着力量分散,多头监督、重复监督与监督空白并存的现象,亟待整合和优化。 “经济领域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检查职权分散行使,形成交叉重叠,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同时,管理权和监督权并行,难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秦荣生说,将国家经济领域的监督力量整合起来,把经济监督资源集中起来,可以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此次审计署职责的进一步优化,保障了审计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有助于避免重复审计与审计漏洞。”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这项改革推进是大势所趋。将这些职能交由审计部门统一行使,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审计署在相关领域的监督效能,让新时代审计监督更加科学有效。 那么,为什么建立健全政府经济监督体系的核心是通过“优化审计署职责”,并把这些部门的相关监督职责调整到审计署而不是其他部门呢?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杨肃昌认为,一方面,在政府经济监督体系中,必须要有一个统一高效的专门或专职监督机构,按照现行宪法和法律,这一专门的监督机构非审计署莫属。也就是说,在所有经济监督中,唯有审计监督来自于宪法规定,其权威性、法治性和稳定性是其他经济监督难以相比的。 “另一方面,相比审计监督,其他经济监督最大的特点或不足源于监督主体及其行为与该部门国民经济管理工作融为一家,难以具有超脱性。审计监督在制度上的最大优势就是总体上的独立性、强制性和综合性,这是提高和保障经济监督效率必不可少的,也是其他经济监督所或缺的。”杨肃昌说。 实现审计全覆盖——织建密网形成震慑 全面覆盖是构建监督密网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监督体系权威高效的重要内容。只有全面覆盖,才能真正保证监督的震慑力。 “长期以来,审计监督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导致审计监督覆盖面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影响了国家审计监督的有效性。”高培勇表示,新时代国家审计要有新作为,体现为要在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中有新作为,聚焦于实现对党的机关、行政机关审计全覆盖,聚焦于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全覆盖,强化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