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外部压力带来了“清洁”的审计意见吗

作 者:
曾皓 

作者简介:
曾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0年,财政部会同其他四部委连续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合称《配套指引》),要求上市企业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并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根据《配套指引》精神,内部控制审计由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居民企业率先实施,随后扩展至境内A股上市公司。从2012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开始披露双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进入大众视野,这也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正式进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分类分批规范实施阶段(周守华等,2013)。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收到“清洁”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意义不亚于收到“清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

      最近几年,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范经华等,2013)、审计模式与审计成本(Krishnan等,2011)以及各种细分事项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吕敏康等,2015)等方面的研究,鲜有学者关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以及收到“非清洁”审计意见公司的数量相较于收到“清洁”审计意见公司的数量较少而导致的小样本偏误问题。从逻辑上来说:一方面,好的公司治理会削弱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带来良好的控制环境,最终反映出的结果就是企业更可能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当公司或者“董监高”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时,正常情况下管理层会提高努力程度,以求改善面临的不利处境,因此更有可能带来“清洁”的审计意见。

      本文从公司治理和外部压力两个方面入手,实证检验两种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由于我国收到“非清洁”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相较于收到“清洁”审计意见的公司比例较小,若进行全样本回归可能产生由于小样本偏误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后半部分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将两类样本进行合理匹配,以缓解回归结果的内生性问题。研究表明:监管机构对“董监高”的处罚所带来的外部压力更可能为公司带来“清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退市风险警示(*ST)及其他特别处理(ST)所带来的外部压力更有可能为公司下一年带来“清洁”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外部作用力对审计意见的“清洁效应”,说明我国的制度性监管警示对上市公司保持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提升两类审计意见的“清洁度”方面还没有发挥出明显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广义的公司治理包含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结构;狭义的公司治理仅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关注股东、治理层和管理层之间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本文主要基于狭义的公司治理概念来探讨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Read等(2010)研究发现,董事会成员频繁更换的公司更有可能收到“非清洁”的审计意见,因为频繁更换董事说明公司治理混乱。刘霄仑等(2012)使用综合反映公司治理结构质量的治理指数来测度公司治理水平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得出公司治理质量越好,越容易被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

      理论上,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为公司带来更为“清洁”的审计意见。良好的公司治理主要体现为公司内部拥有良好的治理层制衡关系、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以及内部控制机制。公司存在“一股独大”或者“治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等现象是产生财务报表层面重大错报风险或导致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常见舞弊迹象,而治理层成员间的制衡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舞弊风险,进而增加公司收到“清洁”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另外,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包含,目的都是减少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本文引入内部控制质量作为公司治理水平的一个代理指标。内部控制的优劣同时影响着财报质量和内控质量的高低。综合而言,依靠单独一个代表公司治理水平的代理指标很难全面反映公司的治理水平。学术界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将多种代表性指标按照各自的权重计算出一个综合治理指数,以其来反映公司治理水平;另一种是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独立指标,分别从公司治理的多个角度反映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衡量公司治理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la~H1c:

      H1a: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难带来“清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H1b:股权制衡度越高,越有可能带来“清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H1c: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有可能带来“清洁”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2.外部压力与审计意见。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也会影响管理层的行为选择,进而影响审计意见类型。Dai等(2015)研究了外部信息媒介的公司治理效应,提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可以减少内部人的信息优势,审计人员声誉越好,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效应就越强。冯延超等(2010)认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受到其面临的诉讼仲裁、违规处分等法律事件的影响,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越高,越可能收到“非清洁”的审计意见。

相关文章: